緋紅之月 作品

第201章 白俄臨時政府(一)

    東北想了解陝西的降水,需要做些什麼?

    根據已經完成的情報體系建設報告,程若凡確定花不了幾個錢。東北在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陝西,五省的情報站維持費總共不到10萬元。

    站點並不打探高層消息,收集完全公開的氣候,降水,溫度,糧價,物價,市場產品產地等消息。在氣候與降水,在西安、寶雞、漢中幾個情報點,東北氣象學院每年輪流派出人員到東北在陝西設下的氣象站做監測,風向標,風速儀,溫度計,降水測量器,就足以輕鬆營運這些站點的氣象情報收集。

    維持這麼一個綜合情報站點的費用,一年淨支出不過千餘元銀元。在陝西一省設下幾個點,花費也不到萬元。

    1920年北方旱災情報從早春就開始傳向東北,連程若凡這樣對氣候瞭解的門外漢,看完降水量對比,也知道事情不對頭了。夏初旱災剛成型,東北政府裡面負責移民的部門已經完成了人員部署,開始加大從旱災地區向東北運送移民的行動力度。

    等軍委成員開始正式討論旱災,大家考慮的已經不再是如何抗災的問題。參謀長程若凡對於如何把災民快速轉化為自耕農並沒有經驗,回想著自己在邊境看到的村子分佈,程若凡給出了建議,“最好能在邊境設立村落,安置百萬災民。”

    不僅程若凡對於邊境沒啥經驗,軍委成員也沒有。大家都能明白程若凡的目的是強化邊境的中國人口,增加力量,徐乘風提出了一個建議,“村子距離邊境10裡地,會不會好一點?”

    程若凡搖搖頭,“你若是擔心俄國軍隊殺過邊境,那就多派部隊在邊境巡邏。如果指望俄軍進軍速度不夠快,那就把村落設在距離邊境50裡,豈不是更好?”

    徐乘風自己也不確定自己的判斷就是正確的,程若凡既然說出了一個門道,徐乘風也不強求,只是把兩人的看法寫下來。

    各個部門開完會,負責人在瀋陽開會,外蒙、內蒙、黑龍江、吉林地方都表示,“我們這裡沒有災情,可以接收一部分災民。”

    遼寧省南部,就是遼東半島也有災情。遼寧省省委書記陳德力剛上任沒幾個月就遇到此事。年輕的省委書記下巴上有幾個紅紅的癤子,一看就是著急上火。

    陳德力書記介紹著情況,“遼東半島上各縣,其中有三個縣的工作非常差,水利設施並沒有完成,省委已經決定對這三個縣的班子進行調整。另外六個縣基本完成了計劃中的水利工作,在這次抗旱中,只能起到最低限度的作用。人畜飲水得到了保證,沒有水來完成農田灌溉。這些地區的水利建設要加強。整體上看,遼寧北部還好,南部需要啟動開倉放糧的工作。”

    聽陳德力講完工作,吳有平心裡面盤算著。三個縣的人口不過幾十萬,完全靠本地儲備糧只怕不夠。去年和今年,東北靠出口農產品賺的盆滿缽滿,也就是說,糧食不多了……

    剛想到這裡,就聽何銳說道:“以當下局面,我要求調整東北現在的糧食出口政策,增加東北糧食出口稅,增加數量為糧價的100%。”

    陳德力聽何銳要改變糧食出口政策,就覺得何銳要禁止糧食出口,心中大喜。然而聽說何銳並沒有禁止糧食出口,而是要把糧食出口稅增加,又覺得失望了。

    其他幾個省區的負責人倒是無所謂,既然事情到了現在的地步,先別餓死人就好。而且這兩年東北各地糧食產量暴增,旱災影響最大的吉林省反倒不再是糧食最強出口省份,有大量人口填充其他地區的農牧業,能夠大大增加農牧產量。

    就在眾人覺得事情大概就可以這麼處理的時候,招商局局長莫里循要求發言。在大家不解的目光中,莫里循問道:“何主席,這麼做豈不是要終止出口了麼?”

    何銳點點頭,“到底是錢重要,還是人命重要?東北又不是愛爾蘭,我們不能一邊救災,一邊拼命往外面運輸糧食。”

    一句話就讓莫里循不再吭聲。莫里循看得出,東北政府的官員們對於愛爾蘭大饑荒瞭解很少。但是作為英國人,以及《泰晤士報》的專欄作者,莫里循可是很清楚當時的英國政府是如何處理愛爾蘭大饑荒。

    就如何銳所說,在愛爾蘭大饑荒餓死人最多的時期,英國政府也沒有停止從愛爾蘭購買大量的糧食。至於愛爾蘭人餓死幾百萬,還有上百萬人口逃離愛爾蘭,英國政府其實是樂見其成。

    而何銳現在對應災情的態度與當時的英國政府完全不同。莫里循知道在中國的歷史傳統中,任何政府都必須解決災荒引發的問題。這方面,莫里循其實頗為欽佩。至少在歐洲,就沒有這樣的傳統。既然引發災荒的並非是歐洲政府,救災自然不是歐洲政府的工作。歐洲政府要做的只有維持社會穩定這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