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被掏空 作品

第三百一十七章 適用的界限


  是的,李啟比其他用這招的人,多養了五成的兵。

  大家做的都是一樣的操作,憑什麼他能多出五成的糧食!

  這哪兒來的?憑空變出來的嗎?

  這次測試不是禁止使用自己的神通?只能全靠智慧。

  全靠智慧,能無中生有?

  可能嗎?

  明明看破了他拿高分的根本,在眾人卻難以找到其中的秘密。

  同樣的操作,他就是比別人多。

  為什麼?

  不知道,哪怕是老生也找不到根源。

  不過,總是有眼光厲害的人的。

  過了大概幾分鐘之後,突然有一個老生抬起頭:“等等,我懂了!”

  “你們看他的糧食在路上的損耗!”

  損耗,很常見的一個詞。

  鑄貨幣有火耗,鍛造物品要有冗餘量,哪怕是走路都要磨損骨頭,只要物品存在交換這一措施,那麼就一定會產生損耗。

  哪怕只是呼吸,都會輻射出熱量,逐漸損耗體內的能量,所以人才要不斷的進食,來補充這些損耗。

  糧食自然也是如此。

  人運糧食,就要有損耗。

  路上撒了點,人吃了點,發黴的,被雨打溼的,生蟲的,出意外丟了的,就算在這個洞天之中,基本上杜絕了貪汙這個最大的損耗,但總會有點情況造成額外的糧食損耗。

  這屬於正常消耗,一般都會很普通的計算進去,不可能杜絕。

  但這個叫李啟的人,極大程度上減輕了這種損耗,別人一百斤糧,路上損耗十斤,他就只損耗三斤!

  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在發現了這個情況之後,所有人都開始鑽研李啟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那麼,李啟是怎麼做到的呢?

  其實很簡單。

  本質上,其實就是最優解。

  最優解,說這三個字很簡單,但實際上,採取通常統籌方式的人,都不知道什麼叫最優解,或者說,他們難以做到最優解。

  寬闊的大路,人和運糧車走在上面舒坦,不會把糧食抖落在地,但是要走三天,民夫自然也要吃三天的糧。

  小路走的快,只要半天就到了,但是道路陡峭,還容易在路上翻車,損失一些。

  怎麼選?什麼是最優解?

  很多時候,你根本無從計算什麼是最優解,你只能儘可能的去靠近最優解。

  但李啟不一樣。

  他就是可以做到最優解。

  巫道構築人身小天地的方法,他的多目標函數間題圖,以及他最新拿到的,祭酒傳授給他的卜筮之法。

  這三者合一的結果。

  巫道的‘圓融’之法,這是彌信大巫傳授給他的方法。(見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切的磨損和消耗都是因為不夠圓融,所以巫道追求的是‘圓融’,讓人身小天地的內循環達到沒有內耗和磨損的程度。

  這種思路……不只是思路,巫道對減少損耗有一整套可以實用的方法!

  將這些方法,挑選出一些可以使用的,然後當做變量加入多目標函數間題圖,得到一個理想環境下的最低損耗模板,拿到這一重推論。

  最後參考現實環境,用這個推論和現實裡的損耗作為變量,代入祭酒傳授的卜筮之法進行推演。

  那麼,這一切就還缺最後一個東西。

  那就是現實裡,切實可信的數據。

  李啟要怎麼在一個時辰內確認現實裡的數據呢?

  畢竟,公式再好用,也要代入正確的數據才能算出正確的結果。

  比如正方形面積公式,長乘以寬等於面積。

  這簡直是毫無破綻的公式,把這個公式套進去,就可以算出整個宇宙一切正方形的面積,這就是道的一種體現,這個公式是絕對無錯的,水平不到一定的高度,根本沒有資格去質疑這個公式的真偽。

  但真正要運用這個公式,你想要用這個公式算出一個正方形的面積,首先要知道的就是測量長和寬兩個數據。

  因此,實際運用中,計算失誤導致無法接近最優解,很多時候不是公式的原因,而是從一開始就把數據測量錯了。

  但是,現實可不管那些,你算錯了就是算錯了,就是得不到最優解。

  可李啟有真知道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