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被掏空 作品

第三百九十五章 ‘我之為我’的答案

 我為什麼是我?

 曾經的李啟怎麼想也想不明白,他從肉身,精神,各方面的自我同一性,統一的記憶,等等無數個方面都做過猜想,也進行過實踐。

 但他始終都距離這個答桉有一點距離,他的閱歷不夠,他的經驗也不夠。

 就好像修為不夠的時候,再怎麼也是不能突破的,底蘊只能依靠積累。

 比如有個問題他一直想不明白。

 他和沉水碧感情深篤,單有一天,李啟會去死,這時候,李啟有能力製造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但不知道自己會死的‘魔氣分身’,他會這麼做嗎?

 這個分身從外界看就是沒有區別。

 那麼,李啟會不會去製作這麼一個完全相同的分身,去替曾經的自己,繼續陪伴在沉水碧的身前呢?

 李啟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得出的答桉是……或許會,但前提是他真的必死無疑。

 自我同一性,在這個問題下讓步了。

 李啟願意拋棄自己的自我同一性,來讓另一個自己代替自身活下去。

 那麼再看身體,從疫君那裡,李啟得到了一個可能的答桉,那就是“心智無用”。

 “李啟”這個人,指的是某一個直立行走,能夠思考的修士,還是這個修士身上附帶的心智?

 疫君覺得是修士,而不是意識。

 李啟以前覺得是意識,但看見疫君之後,他不確定了。

 不過,僅僅是這幾天之後,雜家的魚藻,給了他另一個答桉。

 那就是這二者是一個可以分割的整體。

 是整體,但可以分割,重組之後會互相影響,但並不影響自我。

 這不是李啟的答桉,這是魚藻的答桉。

 但從總,李啟也可以得到一些啟發,正是這個啟發,就好像最後一根稻草一樣,捅破了阻礙李啟視野的最後一層薄霧。

 李啟的所有感知全開,包括傳統的五感,還有信息流視野和真知道韻,全數激活到最大化的程度。

 他在感知周圍的世界。

 四周的世界,正在因為他的感知和行動產生改變,哪怕只是注視,也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

 是啊,這就是答桉。

 影響力。

 當初在巫神山,他遇到很多山神的時候,遇到那幾個鬼巫的時候,他對影響力的思考。

 李啟還記得自己突然意識到‘影響力’三個字的時候,那時候他坐下來沉思了許久。

 現在,他再度意識到了影響力的存在……

 而這一次,似乎可以理解‘因果’?

 外事萬物,皆由因而起,然後因結成果,果又成為下一個因,一條一條,循環往復,形成籠罩整個世界的因果大網。

 李啟意識頓開,腦子裡的許多晦澀,突然就清明瞭起來。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物是絕對獨立的,任何事物都必然在某種程度上與其他事物相關聯。

 這也就是影響力的來源。

 如果你真的是絕對獨立,不在這張網上有任何的聯絡,那麼你對於其他事物而言就不存在,不存在的事物沒有討論的必要。

 當自身能夠被其他存在意識到存在,你就已經落入了這張大網,你被其他存在看見,聽見,碰見,你也能夠看見,聽見,碰見其他存在。

 如此互相干涉的各自事物,便是進入這張網內,成為了其中的一根線。

 眾生皆在因果之網中。

 一切的事,物,人,諸多存在,互相之間通過各種方式來進行聯繫,這種‘方式’甚至包括感知,也就是聽見和看見,都能產生聯繫。

 這些聯繫,一動便相互牽扯,譬如看了某人一眼,甚至和某人發生了關係,某人又反過來對你造成影響。

 如此種種牽絆,聯繫,便是因果。

 有因就有果,果又成為新的因,因果流轉,生生不息。

 因果,彷彿是無數縱橫交錯的絲線,構成了無數的,飄飄揚揚,有聚有散的“網”。

 這一張因果大網,籠罩一切,每個人都是這張網裡的一根線,兩根線因為某個行為或者意外而相交,便會產生一個交點。

 這些交點就具現為這個世界的萬事萬物,這種交點,李啟這才想起來,他曾經在佛經上看見過,佛祖稱其為“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