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湯豆苗 作品

412【席捲】(八)

    戰場指揮是一門非常繁雜的學問。

    尤其是在這個通信技術非常原始落後的時代,當參戰人數以萬為單位時,對於大兵團的調度就會變得非常困難,極為考驗主帥的經驗和眼光。

    但是這個時代的戰爭也絕非兩方兵馬對沖、胡亂砍殺那般簡單。

    在溪山寨外的廣袤戰場上,唐攸之位於中軍帥旗之下,利用樂器和傳令官等手段對大局不斷進行調整。大梁軍方明確規定戰時有兩種金鼓, 其一為擂鼓,這便是裴越在前世影視作品中慣常見到的中軍大鼓,擂鼓一響全軍衝鋒。其實擂鼓意思就是連續不斷的敲鼓,是軍隊靠近敵人後的最終衝鋒指令,聽到它步卒就要趨跑向前衝鋒,一般在最終時刻才會啟用。

    其二為步鼓,這也是真實戰爭中最常聽到的鼓聲,用來控制己方步卒的前進速度。敲一下步鼓, 步兵就前進十步, 利用鼓聲來調整攻勢的輕重緩急,同時也會給予步卒喘息的時間。

    除去擂鼓進軍、鳴金收兵這兩種常用手段之外,大梁軍隊還會利用嗩吶和喇叭這些聲音尖厲的樂器發佈指令,當然這需要步卒長時間的學習和掌握,這也是唐攸之允許藏鋒衛獨立於外自由行動的原因。他相信裴越有辦法磨礪出這支騎兵的戰鬥力,但他不相信這些人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全盤掌握行伍之中的規矩。

    當帥令被傳達到指揮使一級,使用頻率最高的指揮方式便是旗幟。

    任何一個大梁軍人,從他入軍那一天開始,便會在心中刻下旗幟的重要性。在作戰之時,他們會跟隨自己的主將旗幟移動,普通士卒看哨官的旗幟,哨官則看遊擊,一級一級以此類推。細化到戰場的每片區域,除非已經被擊潰的敗兵, 正常的軍隊都不會輕易出現無頭蒼蠅的亂象。

    長弓軍的戰力冠絕邊境四營,一套完整高效的指揮方式功不可沒,而且只要旗幟還在,哪怕主將在戰鬥中壯烈, 其部屬依舊能保持一定的戰鬥力。

    但是對於唐攸之來說,即便他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此刻也已經感受到極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