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泡泡 作品

第一卷 第566章這考生用破題賣了個關子



            邱老先生捧著這名學生的卷子,如獲至寶似得捧給吳興邦去看。

吳興邦看完後,卻沒有邱騰那麼興奮。

在他看來,像邱騰手裡的這種考卷,每一科鄉試、會試都能遇見不少。

無非是談些大道理,講些大空話,於事無補,於國無益,這樣的考生,到最後頂天也就是邱騰一般,是個尋章摘句的老儒罷了。

吳興邦之前聽說過一個故事,說有一年鄉試,考官在卷子上出了一道題。

題目是:“《o》!”

沒錯,題目就是一個圈。

按道理講八股文考題不得從四書五經裡出嗎?

這一個圓圈算怎麼回事?

嘿,還真別說,這個考題還真是出自《四書》。

因為歷朝歷代的書都是沒有斷句的。

所以為了標識每一段話的區分,便在每一段話開始之前,在前面畫一個圈圈。

擱後世,就好像高考作文題,考的題目是一個逗號,滑天下之大稽。

但那年鄉試有兩個人水平特別高。

一個圈能寫出什麼東西?

這玩意就是個標點符號而已,能總結出什麼高大上的聖人之言出來?

嗨,人家兩位水平就是高,腦洞還特別大,真就總結出來了。

第一個人破題叫:“聖人立言之先,得天象也!”

意思是,孔子這樣的聖人在說話之前,是有天人感應的,他還沒說話,天象就已經出來了,那麼天象是什麼呢?

就是那一個圈。

這個角度極其刁鑽,首先儒家確實有天人感應之說,君王的一舉一動,聖人的吃飯拉屎,都會引動天象,有徵兆出來,這個考生破題,首先符合儒家的李坤。

其次,從排版來看,每一段話前面都有一個圈,確實是聖人還沒說話,就已經先有了一個圈出來。

他把這個圈當成天象,聯繫到儒家的天人感應,最後講出一個高大上的道理。

雖然牽強附會,但破題的角度極其刁鑽。

第二個人跟他的思路則完全不一樣,他又講了另外一個破題方法。

“聖賢立言之先,無方體也。”

什麼意思?

社會人講話都很圓滑,沒有稜角,只有聖人出來教化之後,人們心中才有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