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 作品

第159章 平南王,鰲拜到了!

 “世凱,你想拿下香山、新會、新寧、新安、順德、東莞、海豐、歸善等縣的知縣?” 

 “怎麼?巴六叔,很難嗎?” 

 “難!太難了!世凱,你把這事兒想簡單了。” 

 “我可買下了六個候補知府,十二個候補知縣的缺大不了我讓六個候補知府去低就,署理知縣,這總行了吧?” 

 “沒那麼簡單,真沒那麼簡單.” 

 正在肇慶府城中的兩廣總督衙門的後花園裡搖晃著腦袋和王忠孝對話的,是一個三十多歲的“黑臉兒書生”,生著一部連鬢鬍子,一對眼珠子還有點凸,看著有點像戲臺上的判官。 

 這人姓巴,名剛山,是王輔臣的結拜兄弟,原本在甘肅那個苦瘠之地當知州。後來王輔臣得了康熙重用,又是練新軍又是當兩廣總督的,他也跟著沾光,被王輔臣舉薦當了肇慶知府。 

 “少東家,巴太守(明清知府的尊稱之一)說得沒錯,香山、新會、新寧、新安、順德、東莞六縣都是廣府下轄的州縣,依著廣東官場上的慣例,廣府下轄的州縣正印官要上任都得先拜一拜平南王,如果平南王他老人家不見.那這個官可就當不成了。而海豐、歸善兩縣依照慣例,是廣東巡撫的題補缺。” 

 接著巴剛山的話往下說的是總督衙門的大師爺姚啟聖,前天在孔四貞那裡,他並沒有把委派知縣搶地盤的事兒揉開了說透——他知道王輔臣對這種事情沒多大興趣,而王忠孝一肚子壞水,多半早就有了對應之策。 

 昨天下午才和王吉貞他們一塊兒趕到肇慶的周昌接過話題道:“二公子,晚生在內閣當供奉時也聽說過這個規矩,在廣東這邊,肇慶的十一縣一州的正印官得制軍點頭才能上任。廣府十四縣正印官上任前要先拜平南王。而惠州府九縣一州的正印官要上任,都得廣東巡撫點頭。” 

 已經買了個候補知府的於得水則笑著說:“二公子,要不然咱先拿下肇慶府的十一縣一州吧卑職已經查過了,現在高要、陽江、封川三縣的知縣都出了缺,德慶知州也出缺了,令尊完全可以做主。卑職要不就署理一個德慶州?” 

 聽了於師爺的話,王忠孝就笑了起來:“老於,你早就瞄上了這個德慶州了吧?” 

 於得水笑道:“還給您說著了.廣東的知府大多是請旨缺,我這個候補知府要補上可不容易,還是低就一下吧。” 

 王忠孝笑道:“要低就要別德慶州啊!署理香山縣不香嗎?德慶州雖然是州,但怎麼都比不了香山縣啊!” 

 這個德慶在後世是個縣,香山那可是兩個地級市加一個特別行政區! 

 “拿不下,”巴剛山搖搖頭,“現在的香山知縣潘宏可是平南王府的包衣人而且香山縣是請旨缺,他是由平南王舉薦,皇上下旨後才上任的。” 

 “那又如何?”王忠孝一笑,“趕走了就是!” 

 “趕,趕走?”巴剛山一愣,“怎麼趕?世凱不是說咱們暫時不反嗎?” 

 王忠孝笑道:“不用咱們出面去趕。” 

 “那誰出面當這個惡人?” 

 王忠孝沒有回答,只是笑著說:“惡人很快就會來的!” 

 他接著又轉移了話題,問:“巴六叔,咱們的維新書院和精武堂辦得如何?今兒能去瞧瞧嗎?” 

 巴剛山道:“維新書院辦得很紅火,書院就在城內,在包龍圖所創的星巖書院舊址內.因為有來自浙江的大儒授課,還是總督衙門官辦的,又有姚師爺帶著總督衙門裡的六科房大師爺們講經世致用之學,所以有不少廣府和肇慶的書生慕名而來,現在已經收了上百個學生了。” 

 清朝因為大興文字獄和“考公當官太難”的緣故,各地都遭了摧殘,民間辦學的熱情也很低.比較低級的私塾還好些,那種高等一點的書院,除了有官方背景,否則都是查文字獄的重災區! 

 而文字獄查一查總會有的!就算沒有《天下為公論》、《天朝田畝制度》這樣的猛料,來個“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或者沒避開康麻子、麻子爹、麻子爺、麻子太爺他們的諱,照樣可以定個文字獄。 

 所以各地民間高水平的書院紛紛關門大吉,讀書人想要提升自己的學識眼界,那可就太困難了。 

 不過肇慶府新開的維新書院那可是有兩廣總督背書的! 

 誰敢查,那得問問王制軍麾下一萬六千綠營兵答不答應? 

 “至於精武堂,”巴剛山又說,“第一期的生員都已經在隊伍上任了把總和小參軍,第二期的生員剛剛招齊總共招了三百六十人,眼下正在隨隊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