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 作品

第320章 只要“國人”漲起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南京,皇城,小皇宮。 

 小皇宮又稱南宮,就是原來的東王府,現在成了“日薪一百兩”的大明共和皇帝朱慈炯的皇宮。 

 共和皇帝雖然早就提出要加薪水了,但是他的這個提議卻被大將軍府和尚書省給擱置了,壓根就到不了國人議政會。所以朱慈炯也就沒錢去修復那座朱元璋傳下來,現在已經破的不像樣子的龐大的紫禁城了。 

 不過朱慈炯畢竟是吃過苦的天子,當年大過年的鹹菜滾豆腐吃得也挺開心的,現在好壞也是“百兩日結”的天子,這可是一百兩銀子啊! 

 只要不胡亂敗家,不給下面的大太監或內務府的奴才往死裡坑,一天一百兩銀子怎麼都夠花了。 

 而且,這共和天子還能賺點外快,還有個挺會持家的楊貴妃,在她的操持下,皇上家的小日子過得還是不錯的。 

 反正這回李中山跟著陳永華、盧三好一起入宮覲見的時候,瞧見小皇宮內外已經粉刷一新了。之前因為交戰而破損的地方也修好了,進進出出的宮人和僕役(共和天子沒有太監)都穿著體面,看著營養都不錯。宮裡頭的各種擺件、掛件看上去也挺精緻。雖然那個樣式一看就知道不是什麼皇家專用的奢侈品,就是從民間商鋪買來的尋常百姓的物件,但是美觀實用還省錢,似乎沒什麼不好的。 

 “復甫,三好,咱們這位皇上看起來小日子過得不錯啊!還有閒心在《國士評》上寫怎麼吃鴨子.” 

 在南宮正殿外的一間給候見的大臣歇腳的廊廡裡面,一邊喝著茶,一邊看著一份名為《國士評》的報紙的李大將軍,就隨口和大明朝尚書省的兩位二把手(並列的),說起了共和天子的幸福生活。 

 這份《國士評》是一份挺有意思的報紙,是國人議政會里面的幾位大佬合辦的,由天地會出資,李中山自己也是發起人之一。 

 他本來想辦一份報紙來宣傳自己的主張,不過他自己太忙,沒有精力去管,於是就丟給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他們了。 

 在這三位的操辦下,就這份《國士評》居然很快就火起來了——那可是原儒三先生辦的專門“品評天下”的刊物,怎麼可能不火? 

 由他們仨辦起來的《國士評》之所以會火,可不僅僅是因為三人的聲望,還因為他們和如今大明的“看報階層”還真的有挺多共同語言的。 

 在這份《國士評》上面,除了通報一下“明內外”的大事兒和國人議政大會的通告,還有那些議政會大佬寫得辯論文章,就突出一個“點評”。有評時事的,有評詩詞歌賦的,有評古今人物的,有評各地特產的,有評戲曲的,有評的,有評南京城內吃喝玩樂的,甚至還有評秦淮河的姑娘們的 

 而且這些“點評文章”也不是都用生澀難懂的古文寫的,有相當部分是用很容易讀通當代(指大明共和年間)白話寫的,識多點字兒的人都可以看懂。識字不多的,也可以聽懂。所以這份《國士評》從一開始就很火,受眾極多。三天發一期,每一期光是正版的印刷量都超過十萬份,如果算上盜印的,幾十萬份都有了。 

 要知道這份《國士評》還是今年年初的時候才開始發行的,幾個月間就大火了! 

 而在最新的這份《國士評》上,李中山還看到了署名“共和天子”的文章。這是一篇評論南京板鴨、鹽水鴨和烤鴨那家好吃的文章這個皇上懂得還真多,真是博學啊! 

 “寫得還不錯啊!”李中山看完了共和天子的文章,笑著對陳永華、盧三好說,“沒想到咱這皇上好這一口。” 

 “那是皇上在賺錢呢!”盧三好笑道,“這幾期評鴨子,前幾期還在評四大織造的綢緞,再之前還評過瓷器.這些都是收了銀子後才寫的。他的文章可不便宜,一篇文章都能收個二三百兩潤筆,都快趕上皇俸(皇帝的俸祿)了。” 

 “還有這樣的事兒?”李中山一愣,心說:這皇上成了個廣告達人了?不過這也說明大明東南的工商業經濟發展得很不錯啊!唔,這都是本大將軍領導有方。現在朝廷沒錢打仗了,得讓大明東南的商人們多出點銀子才是啊! 

 陳永華道:“皇上也不是亂點評,能得到他好評的東西那可是真好啊.所以他的潤筆一直在漲。剛開始的時候是三位先生想讓皇上賺點潤筆,等於變相漲點皇俸。沒想到大家還挺喜歡他的點評,讀得人越來越多。還有許多南京城內的買賣人花錢請他來點評自己的貨物,而他的潤筆也越來越高了。” 

 “這就是原君素王,”李中山笑道,“原君素王是接地氣,是真正知道民間疾苦和喜好的.而咱們的這位皇上雖然是先帝之子,也早就不是長於深宮的皇子,所以什麼都知道。” 

 “我還聽說皇上還想評一評秦淮河的姑娘.”陳永華笑道,“評一個新秦淮八豔,不過那位楊貴妃不許,所以只好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