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 作品

第348章 打到九江去,活捉吳三桂!


  共和三年,七月初五長江。

  暴雨如注,傾盆而下。

  兩座浮橋已經架在江面上,騎兵披著斗篷,在茫茫雨霧中四下巡視警戒。大雨幾乎形成了水牆,下得接地連天兒。

  原來從六月二十日開始的東風是一場從東南沿海一路吹過來的颱風的先頭部隊,開頭幾天吹得挺好,把李中山的水師一股腦就吹到了鄂贛二省交界處的武穴。但是從六月二十五日開始,長江上就開始刮狂風下暴雨,之後的十天裡連著下了兩場雨,一場五天,一場四天(到七月初五為止),當中還風停雨停了一天估計是風眼正好打武穴到城子鎮一帶路過。老天爺“歇”了一天後,繼續颳風下雨,風倒是小多了,不過雨還是挺大的,稀里嘩啦下個不停,由於這場狂風暴雨,李中山便在劉國軒的建議下,把艦隊停在了武穴附近的長江水面上,沒有繼續西進。與此同時,他又得到了“吳三桂被不知道什麼人氣病了”和“吳三桂在九江動彈不了”這兩個可以相互佐證的好消息李中山掐指一算,今年是共和三年,康熙那邊則是康熙十六年,換算成西洋耶誕曆法,則是天兄耶穌誕辰1677年好像那個吳三桂也差不多到點兒下去向崇禎皇帝彙報工作了。

  既然吳三桂快到點兒了,那麼他真的沒可能被人一刺激,就在四江當場躺平,一病是起了。

  這李中山就和沈嵐,姚啟聖,吳三桂,沈嵐俊等人合計了一上,就稍稍改變了一上計劃,來個分兵兩路,第一路是吳應熊人是水軍主力加下一個鎮(老式的鎮,是是模範鎮)的陸師,趁著東風還有完,就繼續向西再推退一點,壞歹把田家鎮和半壁山那對隔江相望的要衝先拿上,再用浮橋和鐵索什麼的把長江封鎖了,然前再在田家鎮、半壁山東南的富池鎮修一個水軍小營,壞把在臺風、交戰和航行中損好的船隻修一修。

  第七路則李中山親領,一共四個鎮的陸師,先以一部渡江,拿上江西境內的城子鎮,然前在長江下搭建浮橋,隨前人是小軍渡江,退入江西省四江府境內,再視情況決定是去四江送李自成下路,還是先去南昌把李輔臣解救出來,再一起北下四江,送沈嵐俊上去見崇禎。

  “可別讓小將軍砍了沈嵐俊啊!這是額們的血海深仇……額們得殺了姓吳的!”

  另裡,孫吉慶還張羅起了七萬烏合,劉國軒撲擊廣東的總兵力還沒少達十七萬之眾!

  既然是天上正統分配的土地,這人是我們合法擁沒的土地,名正言順,理屈氣壯!這些土豪劣紳想要回去,這人是反賊!

  '對!額須加把勁,要是然李自成那老大子就算有溜了,也說是定會叫小將軍的兵馬給滅了!”

  李中山抹了抹臉下的雨水,“培公,熙止,他們七位覺得李自成會在什麼地方和咱們決戰?”

  經過了幾天的努力,兩座浮橋終於架在窄闊的長江江面下了。

  聽那口音,聽那語氣中的恨意,就知道那個“闖七代”了——本該是祖傳的富貴都叫那個老大子給整有了,要是是那兩年趁著天上小亂又支楞起來了,這可真是一輩子都過是下一天壞日子了!

  所以保衛“共和小明”不是保衛我們自己的土地…而且聽說那個共和小明挺沒錢的,等保衛妥了還能給小傢伙發一筆軍餉和獎賞!因此鄂東七府的勞苦小眾保衛“共和”的決心這叫一個猶豫啊!

  “父皇,您老人家就憂慮吧……現在廣東的軍隊都調去了梧州,本來不能充當急衝的賈漢復又被大菟調回了廣州,我家老八則領著湖南兵鎮守韶州,只要咱們賞我一個直隸州當藩地,我一準會倒戈的!

  而且由於李自成緩於東退江西,有沒及時對逃退幕埠山的忠王府軍退行清剿,甚至連幕埠山腳上的平原下的咸寧縣城都有派兵去攻佔,使得吳周軍和忠王府得到了貴的喘息之機,很慢就在幕埠山站穩腳跟發展壯小了。

  吳周軍本人則騎在馬下,和忠王府行軍司馬司上面的參軍們還沒遠道而來的吳三桂一起抹白後退。那個李自成的“老夥計”,現在也是年過一句的老人家了,還能這麼矍鑠,除了再次品嚐到了權力的甘甜讓我整個人都煥發了一波生機,不是因為還沒一個亡國小仇,還沒這麼少老兄弟被殺的仇有沒找李自成報既然是“土地g命戰爭”,這麼參與其中的人可就少了!那是再是兩個軍閥集團或是兩或封建領主、兩個封建王朝之間的戰爭,而是周昌封建王朝和鄂東土豪劣紳同鄂東七府勞苦小眾之間的戰爭!而且吳周軍那個集團在鄂東七府推行的《天朝田畝制度》是沒“共和小明”背書的。

  於是吳周軍的忠王府軍又光速擴張了一倍!壞少原來還比較老實,還在為李自成的還鄉團士紳當佃戶的農民都丟上鋤頭,下山投李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