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 作品

第358章 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明軍模範第一鎮的幾個燧發槍營和吳國貴的幾個親兵突騎營,幾乎是面對面迎頭撞上的!而且兩邊的人都好像趕時間一樣,也不花點時間展開隊形,好好布個啥陣的,全是搶攻! 

 明軍的大將軍“李破侖”主要是怕“吳呂歇爾”的騎兵蓄上馬力再衝鋒自己頂不住,直接把撈刀河打成滑鐵盧。 

 而“吳呂歇爾”那邊也顧不得保護“馬權”了,因為他屁股後面有個頗為賣力的“李魯希”,“李魯希”派出的先頭部隊,距離“吳呂歇爾”的後衛部隊距離非常近,近得都可以用線膛燧發槍互相射擊了!所以“吳呂歇爾”也想盡快打崩“李破侖”,要不然回頭他就給“李破侖”和“李魯希”夾攻,那他可就成了葬送吳周天下的罪人了。 

 “李破侖”和“吳呂歇爾”兩軍之間的交戰首先在明軍模範一鎮的第四燧發槍營、第八燧發槍營和“吳呂歇爾”的親兵突騎左營之間展開。明軍的這個燧發槍營雖然沒有開出空心方陣,但他們也沒展開橫隊,更沒有拉出“細紅線”,而是以行軍縱隊的狀態直接投入戰鬥的。 

 所謂行軍縱隊,就是以一什為一列,一個燧發槍排組成四列橫隊,一個燧發槍隊的五個排(包括隊部排)一個排跟著一個排,組成縱隊。一個營所屬五個隊,也是一隊跟著一隊,組成一個較大規模的縱隊。而模範一鎮所屬的八個營,則分成了兩個各由四個營組成的大縱隊,齊頭並進。 

 這種寬度的縱隊在官道上是沒法行進的,只能走野地,如果兩個大縱隊靠得緊一點,其實也可以看成一個差不多是二十乘一百的“長方陣”。 

 因為這個“長方陣”的縱深實在太大,而且“組成長方陣”的絕大部分士兵都扛著上了刺刀的燧發槍,走在陽光下氣勢驚人,看著就跟一排排移動的鋼鐵叢林一樣。饒是“吳呂歇爾”的親兵突騎也沒信心可以一把將他們給突突了——一百排的“大縱深”啊,怎麼突突?況且,走在最前面的三排火槍兵扛著的全是線膛槍,他們在看見迎面衝來一群騎兵後,馬上在一陣刺耳的嗩吶聲中停止前進,然後第一排來了個射擊跪姿,第二排平舉火槍,第三排士兵則把火槍直接架在了第二排士兵的肩膀上,將第二排士兵當成了人肉槍架。 

 於是乎,六十支燧發線膛槍全都對準了前方的吳軍騎兵,然後不由分說就是一陣精確瞄準的排槍! 

 雖然射擊距離挺遠,都超過一百五十步了,但架不住線膛槍加上米尼彈後那可是打得又遠又準,所以當場就放到了十幾個“吳呂歇爾”的手下。其中有十一二人是被敵人的子彈打中了身體,當場失去了搶救的價值,慘叫著跌下馬背。而剩下的人雖然自己沒中彈,但是胯下的戰馬卻被子彈擊中。那些馬兒本來已經在“加班”了,趕了大半天的路,現在都不讓喘口氣兒吃點好的就直接開衝刺,都已經受不了了,再捱了槍斃,那還不當場倒地上等死?這馬都翻了,騎在他們背上的吳周突騎還不都給揚了? 

 看到衝在前面的突騎都讓人給突突了,跟在後面的吳周突騎都知道怕了,沒人再對著前方的明軍縱隊的正面去剛了.而且也不可能打穿那麼厚的敵陣啊! 

 所以這些吳周突騎只好向著這兩營明軍線膛槍兵的左側迂迴,想要利用明軍尚未展開方陣,從較為單薄的側翼打一個突擊——在他們的印象當中,一隻行進中的步軍要成功開出空心方陣也不是那麼容易,這畢竟涉及到長槍兵、火槍兵這兩個不同兵種的協同啊,不對,這夥明軍是純火槍!長槍都沒有,難道他們不怕騎兵突擊? 

 接下去又出現了更加不對頭的狀況,這群明軍火槍兵壓根沒有試圖去組成空心方陣,他們只是來了個“向左轉”、“向右轉”、“向後轉”——位於右側的三列火槍兵向右轉,位於大縱隊左側的三列火槍兵向左轉,位於大縱隊後側的三行火槍兵向後轉,其他人都不動。 

 完成了轉身之後,這些火槍兵就來了個前排跪姿,後排把火槍架在中排肩膀上的三排齊射之法來射擊企圖從他們前方百十開外步掠過的吳周軍突騎。 

 雖然位於這個明軍大縱隊側後的火槍兵裝備的大多是普通的燧發滑膛槍,但是他們使用的子彈都是“菊花”上裝了木塞的粗短子彈。這種子彈和線膛槍使用的彈體較長,彈體中下部開有凹槽的“米尼彈”不同,就是個粗短的圓頭彈,彈底有空腔,也可以塞進一小塊軟木底子。這種子彈的原理和米尼彈差不多,也可以算是一種給滑膛槍專用的米尼彈。根據廣東講武堂的測試,使用這種子彈的滑膛槍的有效射程可以增加一倍! 

 如果由受過嚴格訓練的步兵使用,在訓練中可以輕鬆擊中一百五十步開外的目標,在實戰中也有很大的概率打中百步開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