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王靜芳





蘇婷面不改色說:“我什麼都吃。”




賀東川聞言唇角溢出一絲笑,被蘇婷看一眼,趕忙抿下唇角,一本正經道:“對,我們什麼都吃。”




至於加菜,蘇婷覺得王靜芳點的菜品挺多,種類也齊全,葷的素的都有,其中還有份麵條,能當主食了。




菜加多了浪費,一道菜不加又顯得拘謹,蘇婷就看著菜單選了樣點心,再讓服務員上一紮酸梅湯。




羊肉上火,酸梅湯下火,搭配正好。




加完菜沒一會,就有三個服務員上樓,兩個端著銅鍋,一個提著桶燒著的木炭,手裡拿著火鉗,將木炭挨個挾到飯桌中間的炭盆裡。




火鍋店用的都是精碳,七八塊碳點




燃就能燒兩三個小時,時間足夠一頓飯。




銅鍋上桌沒多久,有服務員來上菜,牛羊肉都是新鮮現切的,顏色深紅,薄薄的一片,被平鋪在盤子裡。




此時精碳已經燒著,銅鍋裡的清湯已經沸騰王,靜芳率先挾起一塊羊肉,放到湯鍋裡邊涮邊拉家常:“過年這段時間出去玩了嗎?”




“去了。”




“都去了哪裡?”




“故宮,王府井,還去看了升旗,去什剎海滑過冰……”蘇婷將這段時間的行程一一數來。




王靜芳笑:“那挺好,說來慚愧,我在首都出生,二十多年了還沒去滑過冰呢。”




“你認識的人中如果有會滑冰的,可以去一趟,學一學,挺有趣的。”




“是,有機會是得去一趟。”




兩人邊吃邊聊,但她們並沒有急著談工作,從首都的景點聊到兩人的家庭。




不太熟悉的人之間,其實不好聊私生活,淺了拉近不了距離,深了容易讓對方感到冒犯。但王靜芳很聰明,主動說的都是些生活上的小事,很能引起共鳴,在她的帶動下,蘇婷的話漸漸多了起來。




短短一頓飯的功夫,兩人就從沒見過面的編輯和連環畫作者,變成了能聊私生活的朋友,兩人的座位也從剛開始隔了兩個位置,拉近坐到了一起。




也直到這時,王靜芳才問起新故事。




蘇婷正在喝酸梅湯,屋裡被炭火烤的暖烘烘的,喝點酸梅湯能更舒服。




聽到王靜芳的話,她趕忙朝賀東川伸手,他拿起放在旁邊空座位上的揹包,從裡面取出稿件遞給她,她在轉手遞給王靜芳。




在年前的那通電話裡,蘇婷就跟王靜芳簡單介紹過新故事,並且告訴她,這次的故事跟她以往的風格有很大不同,讓她做好心理準備。




王靜芳自覺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看了兩頁後,她仍忍不住問:“你這次的故事,跟之前的風格變化是不是太大了?”




蘇婷前兩次發表的連環畫,不管是畫風還是故事,都偏嚴肅紀實,但這次不管是畫風還是故事,整體都偏歡快,完全是兒童文學。




兒童文學也沒什麼,《連環畫報》向來包容,只要是畫好故事好,價值觀沒問題,她們畫報都收。




但蘇婷這次的新連環畫,形式更偏向於漫畫連環畫。




漫畫連環畫是連環畫一種藝術形式,建國前繁榮發展過,也湧現出了不少優秀的作品。但建國後因為種種原因,相關作品少了很多,現在流行的是線描和素描連環畫。




《三火打工記》跟傳統形式的漫畫連環畫又有所不同,後者仍是寫實風格,而前者畫風更卡通。另外蘇婷用文字泡取代了腳本,加強了角色之間的互動,因此風格上更偏向於後世流行的漫畫。




這種改變的好處顯而易見,增加角色互動是其一,降低門檻是其二。




但劣勢也很明顯,現在流行的連環畫風格重文字腳本,圖通常是根據文字畫出來的,而文字描述性更強,幾段話能講述完一個劇情點。




所以連環畫一般都不長,畫報上刊登的一般只有三四十幅圖,集結出版的會長一點,但也就一百幅圖左右。




短而精,是這時候流行的連環畫的特色。




而漫畫的側重點則在圖上,按《連環畫報》的篇幅,一幅圖裡只能畫出一個對話來回,互動感是增加了,但篇幅也拉長了。




像《三火打工記》,畫成連環畫可能只需要畫一百幅圖左右,但畫成漫畫,篇幅長了一倍。




而且也是前期蘇婷糾結主要原因。




一方面她覺得畫成連環畫,出不了她想要的效果,另一方面蘇婷不確定讀者能不能接受這種風格,出版社願不願意冒險。




糾結過後,蘇婷還是決定隨自




己心意來。




出版社願意冒險最好,不願意也無所謂,反正她現在不缺錢。如果以後她想將這個故事印出來,也可以選擇自費出版。




雖然她拿不出太多錢,但印幾百本還是沒問題的。




聽完蘇婷的想法,王靜芳思考片刻說:“如果你願意用現在的筆名連載這個故事,過稿應該沒問題。”




蘇婷想換個筆名連載《三火打工記》,也是王靜芳猶豫的原因之一。




連續兩部作品爆紅,一顆榴蓮這個筆名儼然成為了連環畫界的新星,積累了不少讀者,《知青》連載完結已經小半年,到現在出版社仍能收到不少蘇婷的讀者來信。




人們總是更願意信任認識的人,讀者看連環畫時也會更願意看已經成名的連環畫家的作品,而如果是新風格,他們也對已經成名的人接受度更高。




有之前的號召力在,《三火打工記》就算不紅,應該也不至於寂寂無名,連載結束後出版也不會是問題。




說完見蘇婷面露猶豫,王靜芳又說:“其實我很支持你把筆名換成本名,但我覺得,《出桃源村》和《知青》也是你的作品,我們沒必要跟之前的作品完全切割,你說是不是?”




王靜芳一直覺得蘇婷筆名不太好,不夠嚴肅,能換成本名,她舉雙手雙腳贊成,相信讀者們也都能接受。




其實蘇婷換筆名並不是為了跟之前的作品完全切割,而是覺得這個故事跟之前的風格相差太大,所以才想分開連載。




至於新筆名為什麼用本名,這就要從一顆榴蓮這個筆名說起來。




一顆榴蓮是蘇婷前世的微博名,取這個名字是因為她當時特別饞榴蓮,但捨不得買。




用它當筆名完全是為了蹭熱度,她在微博連載的條漫是突然爆紅的,等她反應過來要改名時,人已經紅了。出版社也擔心改了名字粉絲不認識她,就建議她用微博名當筆名。




用了好幾年,蘇婷對這個不太正式的名字有了感情,所以穿越後投稿時將其沿用了下來。




但穿越到這世界快兩年,買過那麼多期畫報,蘇婷看到其他作者用的不是本名,就是取得像本名的筆名,有點被影響,再取筆名時不太好意思再玩梗,就也打算用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