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娘 作品

第122章 第 122 章

 藝術總監切薩雷新官上任不過兩年, 已與主席安東尼奧一起,給戛納吹入了一股強勁的商業新風。


 一月份,他從洛杉磯直飛寧市, 慄山、緹文以及一名隨行翻譯在機場迎候。


 中國導演慄山是戛納的老朋友——上一次他踏上戛納紅毯時, 主持人便是如此介紹他。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他曾三入主競賽單元,獲得過評審團大獎、最佳導演獎, 也擔任過【一種關注單元】的評審團主席及【主競賽單元】的評審。不過,他的一切戛納履歷都在切薩雷上任之前, 因此實際上, 這是慄山和切薩雷的首次見面。


 他想不通切薩雷為什麼會特地飛一趟。戛納對華語片向來很高傲,兩者的蜜月期已在幾十年之前。收到切薩雷的郵件時, 慄山難以置信。不過,他畢竟是亞洲電影界如雷貫耳的名導,華語片的執牛耳者,份量在、地位在,所以驚訝過後, 慄山對切薩雷的到來,還是表現出了舉重若輕的淡然。


 與學院獎、工會獎比起來,三大的選片某種程度上來說很隨意、很個人。很長一段時間裡, 決定戛納每一屆入圍片單的, 其實就是電影節主席、藝術總監, 以及忙不過來時額外添加的第三人——比如,誰知道呢, 可能是主席的小兒子。也因此,切薩雷這次過來, 身邊只跟了一個助理。


 切薩雷五十來歲, 襯衫西服下是敦實的大肚身材, 頭頂油亮,只在兩鬢和腦後蓄著花白的發。這樣憨厚的身材形象下,卻擁有一雙高盧人典型的深邃鷹眼。


 他來此一趟的目的很明確,被緹文他們接去酒店接風洗塵後,他便開門見山,直言自己是為《雪融化是青》而來。


 “你已經很多年沒有出過新作品。”切薩雷的法語語速很快,“我們都很期待你的‘十年磨一劍’。”


 這當然是翻譯的表達,但恰如其分。


 慄山微微一笑,不置可否:“這只是一部愛情文藝片。”


 “愛情是永恆的母題。”切薩雷直言,並坦率地笑起來:“何況,我在洛杉磯遇到了ellison,他跟我住同一間酒店,我們喝了一杯咖啡,他簡直對你的新作滔滔不絕。”


 難怪。


 ellison是海外發行巨頭arp的執行總裁,在電影殺青時,就被莊緹文組局宴請過。一輪內部試映時,外語字幕條還沒製作好,等第二輪時,緹文首位邀請的就是他。如果能讓arp做《雪融化是青》的海外發行總代,毫無疑問在票房和獎項上,都會更有優勢。


 緊跟隨切薩雷的腳步而來的,是威尼斯的藝術總監達福。


 跟切薩雷比起來,慄山和達福的的確確可以算是老朋友。老達福負責影展的亞洲區選片工作長達十五年之久,對東亞文化內核十分熟悉且著迷,在他任上,許多中國新人導演在麗都島嶄露頭角。


 與此同時,慄山在威尼斯的履歷同樣豐厚,兩部金獅,一次最佳導演,以及捧出了於望這個中國籍威尼斯影后、擔任評審團主席時為沈籍撕下了威尼斯影帝。


 一下飛機,達福就說:“中國南方的今春看來是個溫暖乾燥的春天。”


 他會講中文,且比慄山上次見他時更為流暢地道了。上次來時,這裡陰雨連綿潮溼悶熱達一月之久,讓他這個在地中海畔小鎮長大的老人很是苦悶。


 “我聽說切薩雷剛走。”


 他的言語和表情都含著促狹,慄山也無意瞞他,暢懷一笑:“你們彼此消息都很靈通,你還沒到,他就知道你會來。”


 雖然同為國際三大電影節,但戛納和威尼斯有著截然不同的選片風格和審美傾向。戛納更傾向於在藝術性和商業性中找平衡,星光更盛,影響力也更久遠。威尼斯則是藝術性第一。


 多年來,威尼斯影節的信條一直都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他們致力於挖掘小眾的、初出茅廬的、市場性很弱的藝術片,來為它們的大放光彩儘可能提供機會。每年的威尼斯,幾乎有三分之二的片子來自名不見經傳的新人。


 不過,在戛納的來勢洶洶、柏林的玩轉政治議題之下,威尼斯電影節也有了微妙的變化。人們驚奇地發現,不知從何時起,威尼斯的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獎項,與奧斯卡的重合度竟然驚奇地高。


 這當然是威尼斯主動靠攏的結果。


 媒體開始戲稱威尼斯是奧斯卡的又一個風向標,各大電影公司的高層及製片人本身,也開始默認了這一潛臺詞——


 “威尼斯是學院獎的前哨站,如果對學院大獎擁有野心征途,那麼從威尼斯起步才是最正確的。”


 對於這一趨勢,有影評人扼腕痛惜,痛罵它的變節,有文化學者撰文稱,這是好萊塢商業霸權的又一次勝利,但無論如何,威尼斯確實由此煥發出了更強的星光。


 達福的耐心比切薩雷更足一些。他來了寧市,先慢悠悠吃了幾處懷念已久的茶餐廳,才坐到了慄山的銀幕前。


 ·


 “也就是說,戛納和威尼斯都對你們發出了邀請,並且做出了入圍主競賽的承諾。”應隱拎著酒店座機,坐在靠近陽臺的一張休閒沙發上。風從米蘭城區的紅屋頂和教堂上空而來,帶著涼意拂在她臉上。


 “是我們。”緹文糾正她的措辭:“也就是說,你已經提前入圍了戛納或者威尼斯的影后席位。”


 電影節與頒獎禮不同,無需單獨提名,只要主演電影入圍了主競賽單元,便相當於自動入圍了演技類獎。


 應隱還有點懵,握著聽筒的手心汗津津的。


 “你知道達福怎麼說?”緹文笑著閒聊,“現在才二月初,威尼斯的報名時間都沒開始呢,他就這麼急。”


 應隱也跟著笑:“他怎麼說?順路?”


 “不不,他說,”緹文複述了一遍:“戛納的報名截止時間還剩一個半月,切薩雷一定會跟我們玩deadline心理和飢餓營銷,他要穩住我們。”


 “那你們怎麼選?”


 問出後,應隱便覺得自己問了句傻話,笑起來:“戛納都來了,那當然是戛納。”


 雖然並稱三大,但柏林和威尼斯的關注度與戛納之間顯然差了一定聲量。能夠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的電影,很少會轉投別的懷抱。何況,雪青的氣質和戛納也是非常貼的。


 緹文實話實說:“還沒決定。”


 因為這當中牽涉到了海外發行商的選擇、電影節主辦方所承諾的待遇、評審團陣容以及後續的一系列公關。說得現實殘忍一些,入圍固然值得高興,但對於慄山來說卻不算什麼。他入圍得夠多了,那些提名已經熄滅在歲月的河流中,除了盤點,人們不會記得。他想要再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