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付東流 作品

第二百五十七章 朕走一步,人間便走一步(1/2)


  帝辛八年,四月。

  草長鶯飛。

  萬物復甦。

  神武門。

  子受身披帝袍帶皇冠配軒轅劍大步走出王宮,他身後文武百官相隨,後宮嬪妃相送,一聲大王出宮驚動朝歌百姓。

  宮外。

  圍滿了送別的朝歌子民。

  七日前,他們便從貼滿全城的告示中得知,大王即將出朝歌南巡天下。

  不乘車馬,不坐鑾輿,不施法術,用雙腳一路走大商直道,見天下風光,至南都而歸。

  詔令還說,大王每至一城,均會為停留七日,為天下讀書人傳道授業解惑,天下人皆可與之辨對錯、問道理。

  這些朝歌子民手中拿著自家的食量,敲著鐵鍋銅盆,扛著鋤頭鐵鍬,要為大王送行。

  子受踏出皇宮那一刻,記憶不知不覺回到了數年前。

  三千鐵騎出朝歌淇水斬神的場面。

  然而。

  時代的車輪早已經不知道往前走了多少年。

  兩年來,不再為食物發愁的人族,帶著對道理的無限渴求,紛紛報名鄉學,為人族之崛起而讀書。

  當年,楊修還在為多出的上萬夫子發愁,現在卻還要繼續招募夫子。

  大商鄉學,入門第一課,便是伯夷叔齊編制的大商注音字符。

  這一注音字符的靈感來自於繩結記事和折棍算數,而這兩種三皇五帝時就有的術法,至今仍在大商人族之中廣為流傳。

  因此,大商人族對注音字符接受的特別快,快則七日,慢則三月,便能基本掌握。

  有博聞強識的天才,甚至朝聞夕知,一天時間便徹底掌握。

  而掌握注音字符後,學的便是比干數百天不見天日編撰的鄉學教本。

  這些教本,分為上古神話、先賢事蹟、歷史變化、帝辛語錄等八冊,其目錄是帝辛親自編寫,內容由比干根據大商現狀補充成冊,再交由子受審定。

  其中,最重要的一冊便是先賢本紀,記載了三皇五帝至今包括倉頡、后稷等人族先賢的功績。

  凡三皇五帝者秘辛,人族不可知的天規被子受斬斷之後,人族對三皇五帝的記憶,再不侷限於模糊不清的傳說,已可以從書本之上,得知他們為人族做出的一切。

  天皇伏羲結繩為網,教人捕魚為食,發明樂器以傳音律,又演化先天八卦教人趨吉避凶。

  地皇神農嘗百草,百死而無畏,使人能識百草防避疾病。

  人皇軒轅戰蚩尤,習兵法,攘蠻夷,平四海,劃分九州,安定天下。

  ……

  三皇五帝的事蹟很快在人間掀起一道認祖歸宗的浪潮。

  而鄉學學規除了“為人族之崛起而讀書”,還多了一句“為悟道明理而實踐”。

  人族只要讀書實踐,便能參悟人間的道則,掌握仙神一般的力量,甚至掌握誅仙弒神的力量。

  這已經是鄉學入學第一講中最重要的一段話。

  名為悟道。

  讀書為了掌握道理,掌握道理之後,便要親身實踐,實踐之中參悟人間道則,便能成為丞相商容一般的悟道者。

  這已經是天下學子,所有讀書人心中的永不熄滅的理念。

  而數年前,淇水的人族,還會因為河神被斬,而惶惶不可終日。

  子受看著那些敲盆打鍋的子民,不由露出一抹笑容,這一抹笑容被商容畫在了史卷之上。

  “敢問大王,您南巡天下傳道授業解惑,朝歌城算不算第一城?”

  “大王無事便在神武門講學,你們又不是沒去過,就別跟南都爭這一次機會了。”

  “哎,可我總覺得,大王講的越多,我的疑惑便越多。”

  “你一說,好像還真是……”

  子受聽著朝歌子民的紛紛議論,笑道:

  “汝等可待朝歌城邑下學宮建成,凡鄉學課學優異者,均可入邑下學宮,繼續聽天下悟道者講學傳道。”

  朝歌子民紛紛躬身行禮,齊聲道:“大王英明!”

  子受在朝歌萬民稽首之前,轉身離去,只帶塗山九兒一人,南下傳

  道!

  這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