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木 作品

第64章 朱棣:“原來海外還有如此強大的文明。”



 【拉丁語是羅馬官方語言,基督教是羅馬後期的國教。】


 【這便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條條大路通羅馬”。】


 明初。


 永樂大帝朱棣眉峰聚起:“原來海外還有如此強大的文明。”


 雖然這個文明到明初時已經算是沒落,不似之前強大,然而朱棣依舊忍不住驚心。


 海外能孕育出羅馬,會不會還能孕育出其他大國呢?


 只要是雄主,都會忍不住去征服,若他們有一日將視線投向東方,大明能不能鎮壓?


 朱棣對自己很有信心,對自己的子孫後代沒有信心——任誰把一整個敗家榜看下來,都沒辦法自信自己的國家能長盛不衰。任你再多明治,只要碰上一個敗家子,全得玩完。


 ……


 宋朝。


 趙匡胤已經好久不曾呼吸了,此刻才緩緩吐出一口氣:“好一個大國啊。”


 而如此大國,到最後居然不能大一統?竟然就此分裂出去?何況,“條條大路通羅馬”這話,看著就像是說羅馬治下,道路通暢——車同軌?


 還有“拉丁語”,應當就是“書同文”了吧?


 文化一統,語言一統,道路一統,為何地盤無法重新一統?


 “這是為何?”


 華夏有一個秦始皇,作用真的那麼大?


 天幕繼續——


 【而華夏,走的是另一條路。】


 【華夏文化,是從本土自己孕育出來的文化。周公旦制禮作樂,禮樂的傳播,如同為華夏人塑造一根脊骨,無論肉是鬆散還是緊實,只要那根脊骨在,只要禮樂在,華夏便不會徹底消亡。】


 【而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是在往脊骨上雕刻花紋,或許有些紋路會變淡,有些紋路會消失,但總會有學派能留到最後,成為治國基石。】


 【文化能加強民族的向心力。百家學派碰撞,所綻放的光芒,會指引民族前進。】


 【這是華夏文明自己誕生出來的知識,深刻紮根在這片土地上,縱使神州陸沉多次,它們也能頑強生長,使神州人牢牢記住自己的文明叫“華夏”。】


 【這便是華夏能“分久必合”的緣由之一。】


 【而羅馬,它強盛,它龐大,卻沒有屬於自己的文化。】


 【乃至後來文藝復興,追溯起源也非是羅馬,而是希臘——羅馬只是傳承了希臘文明。】


 “文化!”


 如同萬道驚雷齊響,炸得霍去病心頭好像有股熱流在燃燒,呼吸急促,胸膛起伏若波濤。


 原來,周時諸子留給後世人的學識,是這般重要的東西!


 原來文明誕生文化,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原來文化作為主心骨,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原來大一統……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是諸子百家描繪出來圖紙,傳承下來,華夏這座土地上才能建起一座名為“大一統”的房屋,哪怕這座房屋會因為地龍翻身而塌陷,華夏人也能根據圖紙,將它重新建起。


 【除了文化,還有制度。】


 【華夏不論是以儒治國,還是以法治國,不論是行王道、行霸道還是王霸夾之,都是將制度依託於文化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