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上天山 作品

第236章 236 太后震怒

 張居正把持著朝政,都有許多官員不能容忍,更遑論後宮隨意干政呢?

 若日後天子親政,政令如何還要聽太后指點,那豈不是由首輔掌政變為後宮干政。

 相對之下,後者其實要更糟糕一些。

 馮保看向張居正:“元輔,該叫你知道,我欠他柳澤遠的人情已是還了。”

 太監和文官畢竟不同,文官的權勢並非出自天子,太監卻是百分之百依賴天子,如今天子未親政,馮保手握的權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李太后。

 因而在別的事上,馮保或許可以放過柳賀,可此事涉及李太后,馮保便很難放柳賀一馬。

 “天下眾口如何堵,還有誰比元輔更清楚嗎?”馮保此言意有所指,張居正雖聽出了他的話外之音,卻並未回應。

 ……

 柳賀疏一上,眾朝臣便知,他這大宗伯恐怕是幹不成了。

 官員們覺得柳鶴十分能折騰,這禮部尚書才當了幾日,便將太后給狠狠得罪了。

 太后雖在宮中,卻不像前幾朝般只是個吉祥物,論權勢之盛,自□□朝以來,當今太后可排第一。

 “照我說,這柳丹徒分明是肆意妄為,任了禮部正堂後便不知自己姓甚名誰了,太后豈是他能得罪的?”

 “周兄之言恕我無法贊同,當今天下是朱明天下,又不是李家天下,太后緣何不能說得?”

 “若按□□朝的規矩,這般女子,分明該……”

 這人話說到一半自知失言,立刻閉上嘴巴。

 京畿重地,到處都有錦衣衛和東廠的探子,若他說的話被知曉,明日就得入北鎮撫司大牢了。

 可在場眾人都明白他的意思,太/祖為人刻薄寡恩,明初時便定下了殉葬的規矩,被他殉葬的妃子足有四十六人之多。

 因而明初是沒有外戚之禍的,人都死了,又何來的禍患在?

 總而言之,在讀書人心目中,天子不該為太后所掣肘,若是常為太后所制,便是他們想方設法趕走了張居正,之後還有一個太后垂簾聽政,天子何日才能治理這天下?

 若是柳賀聽到此人所言,恐怕也會覺得可笑。

 朱元璋是農民出身,看到唐時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便大行分封之制,將自家子孫都分至各地,為防其叛亂,又不給兵權。

 他自身是農民起義才奪得天下,因而深深明白人有恆產者有恆心的道理,制定了嚴格的黃冊制度,將百姓控制在所屬之籍、所屬之地上,謹防流民之變。

 他又懼宰相把持朝政,因而設六部分宰相之權,憂心外戚干政,便令宮妃出自民間,且要求后妃殉葬。

 然而朝政本身就是人為的,朱元璋的設想到今日幾乎已經都被推翻了,何況殉葬制度多麼殘酷?在柳賀印象中,那似乎都是秦統一六國以前的制度了,卻依舊被朱元璋拿出來用。

 柳賀寫這封疏,一是怕李太后肆意妄為,二也是考慮到張居正的下場。

 他等於是先用文章給李太后定了信,日後若是他們再將不該有的罪名加到張居正身上,柳賀也能將舊賬翻出來。

 不過得罪了太后的確不是什麼好事。

 武清伯李偉帶著勳戚們不斷彈劾柳賀,說來說去便是他德不配位,實不該在任大宗伯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