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眼鏡娘 作品

第187章 第 187 章

 玩政治的會更懂怎麼利用手上的這些生意,爭取到對自己和大清更有利的條件。

 胤祚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康熙和太子,很光棍地表示:“這些生意到我手上也不過是賺些錢,我能做的很有限,你們去談吧,我就不參與了。如果對你們和大清有利的話,在價錢方面做些讓步也是可以的。條件非常有利的話,不賺錢或者虧著賣都是可以的。”

 誰讓他現在最缺的是錢,最多的也是錢呢?

 聞言,康熙和太子的面色很是複雜。

 父子倆對望一眼,總覺得應該早點把政治課程給兒子/六弟安排上。

 康熙:“大清和前朝不同,前朝與蒙古是兩者之間相對獨立,很少來往,一直暗暗挑撥蒙古和女真之間的關係,或者用銀錢收買,希望他們倆之間能夠鬥爭不斷、互相牽制,保持相對弱小的狀態,明朝就能從中獲利。”

 說到這,康熙詭異地頓了一下,看胤祚的眼神有些奇異,“你知道女真嗎?”

 不怪他有此疑惑,實在是這小子出生皇家,卻沒正兒八經地受過教育,負責啟蒙的張廷玉應該還沒說到這部分,康熙很懷疑這小子知不知道自家祖宗叫什麼。

 如果是早前的胤祚,還真不知道,可他已經經歷過張廷玉的私下補課,稍稍瞭解那麼一點。

 “大清的前身是後金,後金的前身是女真,是努爾哈赤……”

 餘下的話被康熙黑著臉一巴掌捂了回去,“行了,朕知道你知道就夠了。”

 這小子連祖宗的名字都敢喊!

 康熙真不知道還有什麼是這小子不敢幹的,心情十分鬱悶,還很是懷疑……“老實交代,你背地裡有沒有偷偷喊朕的名字?”

 胤祚默默望天,名字這東西不就是用來給人喊的嗎?哥幾個背後說老父親壞話的時候,可沒少喊,當然,是他最先帶頭的這種事就不用說出來了。

 太子默默扭頭,假裝什麼都沒聽到,這樣就可以不用回答。

 康熙:“……”

 看到這兩小子的反應,他還有什麼不明白的?都給氣樂了。

 太宗皇帝的名字都敢隨便喊,喊喊親爹的也沒什麼,康熙很快釋然,畢竟他也曾暗暗地喊過親爹的名字福臨,不太孝順的那種,咳咳。

 一想到在這種事上,父子倆都能保持高度的默契,康熙更加沒了生氣的理由。

 “你說你呀,喊個□□太宗的不就行了嗎?為什麼還非得把名字搭上?”

 “這不是因為太宗□□的不好記嗎?我這腦子記點物理化學的公式數據沒問題,但要讓我記歷史和那些詩詞歌賦可就太困難了。”胤祚抱怨道,“歷史上那麼多朝代,每一個朝代都有□□太宗,遠不如記名字方便。”

 康熙:“……”

 太子:“……”

 偷懶還有理了是吧?

 記什麼東西不是記?

 就胤禔那樣喜武不喜文的都能記住,別人還有什麼理由記不住?不就是想要偷懶嗎?

 瞭解胤祚如康熙,都懶得跟他計較,省得計較來計較去最終氣死的只有自己,招呼都不打一聲地繼續先前沒說完的話題:

 “大清和蒙古則是相互合作的狀態,還未入關之前,蒙古各部就已在太宗皇帝的努力下歸順,雙方聯姻通婚,蒙古各部接受大清冊封的親王郡王……”

 皇太極為了加強對蒙古各部的控制,頻繁地通婚聯姻,還設立了蒙古八旗制度,直接掌握蒙古的戶口情況,徵稅徵兵都很方便。

 再通過推廣喇嘛教、斥巨資供養金佛、請喇嘛教高僧傳教等手段,讓喇嘛文化遍佈蒙古。

 喇嘛擁有免除兵役、差役等諸多特權,蒙古各族是彪悍,可他們難道悍不畏死嗎?

 慢慢的,蒙古其實就相當於大清的一部分,是大清對北邊的一道防線。

 “合作歸合作,大清同樣警惕防備蒙古的強大,所以為蒙古各部各旗劃分區域,規定放牧的範圍,劃分得細緻一些,不允許他們隨便越界。”

 這也就是給沒什麼政治細胞的胤祚講解,否則康熙不會說得這麼粗淺直白,起碼他當初給太子講的時候,不是這麼說的。

 胤祚把康熙的話理解之後再總結,那就是:“把強大的力量分割開來,不允許他們互相聯絡,這是在防備蒙古成為第二個女真啊。”

 畢竟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當年就是這麼幹的,又怎麼會不警惕旁人用同樣的手段推翻他們的統治?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就是出於類似的擔憂。

 眼見著小傢伙是真的明白其中的道理,康熙和太子竟有種詭異的欣慰感,而後繼續往下說。

 “朝廷其實在限制蒙古和大清之間的來往,有商人願意冒著路上的大風險,將大清的諸多商品運去蒙古,這是不會管的,但很多東西都不在通商的範圍內。”

 胤祚:???

 他先是懵逼,而後反應了過來,“所以,我不應該答應和蒙古各部之間的交易嗎?”

 他見大清和蒙古之間關係不錯,本以為是雙方之間的互利互惠、共同富裕,沒想到大清是在合作之餘,還想壓抑蒙古的發展,那他不就相當於背刺康熙一回?

 做些果乾和蔬菜乾的生意,也就是改善一下日常飲食,尚在允許的範圍內,但如果他將化肥和其他技術輸送到蒙古,把蒙古喂肥強大起來,調轉槍頭打大清……

 啊這,有點麻煩。

 眼瞅著小傢伙快要慌起來了,康熙忙道:“也沒那麼要緊,蒙古那邊的地域和文化註定他們產出不多,每年都得從大清購入大量的糧食。如果你能用肥美的牧草把他們捆在草地上,讓他們專注放牧,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百姓實在活不下去了才會造反,同樣的道理,遊牧民族是快餓死了才會過來搶掠。

 每一次的動盪、鬥爭都會帶來死亡,如果有更簡單安全的辦法可以過得更好,誰願意去打仗去送死呢?

 太子提醒道:“六弟忘記了嗎?戴梓本來就在研究槍支和大炮,又有你推薦過去的公輸家的人,融合了霸道機關術之後的槍支和大炮的威力,足夠震懾大清周圍的那些宵小了。”

 胤祚一拍額頭,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