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槍子彈 作品

第六章,歪打正著

 話說楊鵬因為這一次鬧出的動靜實在是太大了,自己對這裡的敵情和環境也不是很熟悉。因此沒有讓兄弟們多休息,楊鵬按照自己的記憶的方位,就把大家都撒了出去。程世傑帶領戰金國前往瀛州北面的火連寨鎮,那裡有一個比較大的集市,應該可以採購到糧食等生活用品。

 劉智亮帶著周大勇和殷明德前往高臺子鎮,除了買東西以外,主要是看看道路沿線的環境,有沒有遼國契丹人把守。第三組就是張翔帶人西北方向的柳河子鎮,除了買東西,還要看看契丹軍人追過來沒有。所有人都出去以後,楊鵬這才仔細回憶瀛州這一帶的基本情況。在他的印象中,瀛州直接和幽州連接,是遼國皇帝控制的這一片土地最重要的地區之一。高麗現在是遼國的一個重要盟友之一,遼國所需要的大量物資,都需從高麗皇室搜刮以後再賣給遼國。

 而契丹在幽州搜刮的優質和鐵礦石,又有一部分會送到高麗和遼國在潭州的鐵廠。如果說後來金國入侵東北的遼國,進而全面南下,最大的前進基地,就是高麗!高麗不僅是金國的戰時工業基地,而且還是非常重要的兵源基地。其實以前大家都誤解為什麼金國會從幾萬人都能把遼國和大宋打下來最主要的就是有高麗的兵源。

 經過自己在腦海裡的沉睡的記憶,楊鵬終於想起來,在瀛州南部90裡左右,有一個大的集鎮叫連山關集鎮。這是前往幽州進入遼國之前的一個樞紐中轉站,契丹在這裡有守備隊的也就是有一個皮定軍在這裡駐紮。東北面的高臺子鎮應該也有遼國的皮定軍在這裡把守,應該有一個小隊100人的契丹人把守,這裡應該有大量的物資。

 把附近的地理環境想清楚了,楊鵬這才回過頭來清點戰利品。經過這一次密林偷襲,又繳獲了14支契丹的弓箭,每支弓箭都有一個箭袋三十支箭。另外還繳獲了28支手弩和14個軍用皮裝水壺。現在楊鵬手中一共有21把遼國契丹的長弓,考慮到今後一段時間可能會和契丹發生戰鬥,因此他決定所有的隊員都換成契丹的長弓。因為就目前來說,契丹的長弓的箭袋多一些,今後在戰鬥中的補給也方便一些。

 傍晚時分,三個購糧小組先後返回來。得到的消息和楊鵬估計得差不多,高臺子和火連寨都有一個契丹軍隊小隊駐紮,都在集鎮裡面。至於北面的契丹人,似乎沒有什麼動靜,或者說在醞釀更大的行動也說不定。現在武器有了,楊鵬並不著急對付契丹軍人。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上一次的訓練被契丹的騎兵的搜山隊打斷了。因此,他決定繼續訓練一個月,然後根據訓練情況再做決定。

 除了早晨的十公里翻山越嶺長跑之外,下蹲和俯臥撐都要做到500個,然後開始做早餐。現在沒有炊事班,大家就輪流做。接下來就是利用刺刀進行格鬥訓練兩個小時,楊鵬把師教的的軍體格鬥招數全部教給了大家。一方面是為了近戰,另一方面是為了今後的偵查捕俘。然後就是拼刺刀訓練,雖然楊鵬這個時候也有長槍對於拼刺刀極不感冒,但是作為戰術技能還是必須的。

 下午就是射箭訓練,前一段時間太倉促,根本沒有練到位。這一次增加了潛伏與遠距離狙擊訓練,也就是為自己培養神箭手。神箭手就是個笑話。這種訓練,程世傑發揮了作用。他是獵戶世家,對於移動目標的射擊特有專長!

 晚上就是哨位設置、潛伏、偵查、捕俘和反偵查訓練,最後就是睡覺前的戰術理論課程,當然包括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契丹的武器介紹,對敵偵查需要重視什麼細節問題等等。這是楊鵬的專利,目前沒有人能夠替他分憂。

 值得一提的是,史連城年齡雖小,進步極快。因為他每天就是長跑、梅花樁、格鬥和射箭訓練,所以他的手弩竟然突飛猛進。如果不是力量太小了,早就能夠雙手並舉,左右開弓了!現在他的右手手弩,已經能夠打中五十米開外的目標!

 半個月之後,楊鵬讓兩個班都撒出去進行偵查訓練,看看哪個小組的收穫更大!而他自己,就帶著小通信員進行梅花鏢、刀法訓練。趁著現在還有時間,他想盡快把自己所知道的,全部傳授出去。一旦今後打起仗來,可就沒機會了。

 史連城年齡實在太小了,近距離格鬥不合適,所以白書傑把自己的梅花鏢給了他8枚作為防身之用。為此,白書傑專門訓練他一劍封喉的飛鏢技能,並且督促的最嚴厲!七天後,出去的六個小組陸續回來。其中前往東北方向偵查的劉智亮小組,帶回來一個消息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原來劉智亮三人到了白清寨一帶,聽到很多人都在說,查林隊最近要到附近的張家溝巡查。知情的人都明白,這搞得不好就是要抓勞工!

 其他的小組主要是盯著周圍的這裡是遼國皮定軍的天下,目前還沒有發現什麼特殊的變化。唯一收穫的線索,就是往西邊偵查的程世傑小組,他們發現前面的集鎮有一個比較大的營區,後面還有很多的馬車和其他的運輸工具。。

 對於各小組帶回來的情報,楊鵬非常不滿意。可以說都是一些捕風捉影的小道消息,根本就沒有對情報進行核實。這不能怪偵查小組,只能怪楊鵬有一種錯覺,認為幽州這裡應該是到處都是契丹的軍人。其實,這一時期的契丹軍隊全國也就是三十萬,遼國的總人數也不到一千萬人口,瀛洲的契丹軍隊人數不足兩萬,主要龜縮在幽州沿線的軍營和要寨裡。真正到處晃悠的,都是韓德讓的漢人和依靠契丹人的地痞。四處為非作歹的,要麼就是土匪,要麼就是被契丹人“聘用”的各種工頭。

 所謂把頭,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工頭”。不過,當時的把頭對於手下的勞工,具有生殺予奪的權利。就像金寨鐵礦,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四大工頭,在這個時期比契丹人還要窮兇極惡!

 契丹人為了不激化矛盾,所有的工錢都是開給把頭。至於把頭如何分配,契丹人是不管的。契丹人現在還不能明目張膽地對付大宋的老百姓,蕭太后與遼聖宗於1004年親率大軍深入宋境。宋真宗畏敵,欲遷都南逃,因宰相寇準堅持而親至澶州(今濮陽)督戰。宋軍士氣大振,擊敗遼軍前鋒,遼將蕭撻凜戰死。遼軍恐腹背受敵,提出和約。主和的宋真宗於次年初與遼訂立和約,協定宋每年貢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各守疆界,互不騷擾,成為兄弟之邦,此即澶淵之盟,從此兩朝和好達一百二十年之久。之後遼聖宗結好西夏,而西夏也搖擺於宋、遼之間以圖存亡,形成遼宋西夏三國鼎立的局勢。所以那些大把頭或多或少都得到了契丹的武器資助,組建了所謂的護院家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