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二九六章 另闢蹊徑


孫延平站在董良的身後,作為暗部的總長,他要留在董良的身邊,將各地傳遞過來的消息報告給董良。

他能夠看到董良眼中的自責。不同於其他的上位者,董良對普通百姓依然保持著1顆憐憫之心。

這既是好事又是壞事。

憐憫這種情緒其實並不適合上位者。但是孫延平卻又非常欣賞董良的這種性格。

如果董良不是這樣的人,他孫延平會選擇追隨董良嗎?

孫延平在董良身上看到了陳慶真的影子。

“亂世不僅僅會出現英雄,還會出現禍亂天下之惡人,歷朝歷代,哪1次進入亂世不是人頭遍地。唯1的辦法就是儘快結束這亂世。”孫延平道。

董良看向孫延平,微微點頭。

平叔說的沒錯,中華民族的治亂循環就是這樣,每次到了王朝更替的時候基本上就是1次人口大屠殺。

人口從高位到低位,土地的矛盾迎刃而解。新的王朝通過分配土地獲得百姓的好感。就連地主對待緊缺的佃農都是異常的寬容,整個社會漸漸進入所謂的政通人和的盛世。

然而這1切都是表象,盛世帶來的結果就是大家可以養活更多的孩子,那個時候人們生多少孩子完全就是看自己能夠養活多少。

經過幾代人的繁衍,人口增多,土地再次變少,於是開始向周圍的草原地區擴張,與遊牧民族的矛盾隨之增強。

沒有1個王朝將目光投向廣袤的海外去,從上層到下層到都認為那是番邦和蠻夷之地,沒人願意走出去。

從思想上將自己封閉在東亞這塊土地上,這也是治亂循環的原因之1。這裡就像是1個封閉的小生態圈,將東亞文明的發展給限制死了。

董良知道華族想要更上1個臺階就必須要跳出這個圈子,去與西洋文明爭奪這個世界。

而華族相對於西洋的優勢有兩個,1個就是華族有大量的人口基數,如果要進行文明的擴張,這些人口就是最好的助力。假如昂撒人有幾個億的人口,可能他們已經完全統治全世界了。

另外1個就是有1個相對統1的文明,1個強勢的文化。

滿清包括其周圍的1些藩屬國,此時在文化上相對統1,此時的中華文化還比較強勢的,依舊在向周圍的國家輸出。

到了後世,華夏周圍的國家基本上已經被西方文明同化,就連華夏文化本身都受到西方思想的滲透,上層的知識分子中出現了大量崇洋媚外的人,就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在走弱。

因此,董良並不希望華族創立的過程中死太多的人,這些人都是華族未來的1份子,董良更願意將多出來的人口遷移出去,去擴展華族文明,而不想他們在內戰中卑微地死去。

因此在與滿清的戰爭中,即使是那些負隅頑抗的敵人,董良也不會進行屠殺,頂多就是將他們編入勞改大隊,送到偏遠的島嶼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