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送王妃離城


  更何況這年頭的非沿海地區的百姓,對海里的東西總是有懼意。海里的草也好,蟲也好,跟地上的差距太大。

  冬素教他們做紫菜餅,直接筐起來曬在海邊的石頭上,曬乾收起來,泡發就能煮成湯。

  為防太子黨發現幽州做起生意,終止朝廷的馳援,甚至給她扣上一個欺君的帽子。

  她和凌墨蕭商量,在生意沒做大做強,自己的實力無法跟太子黨抗衡之前,這門生意給姜家做。

  幽州士兵沿海曬海帶和紫菜,姜家船直接從海上收,再拉到江南上岸售賣。

  不過這得到明年了,因為今年囤的只夠幽州城過冬吃。

  七月一過,幽州直接從秋渡到冬,八月的風已經是寒意極深,據說漠北有些地方八月就下雪。

  沈冬素壓根沒時間去想生意了,得囤足幽州全城過冬的物資,最重要的三樣,柴火、棉衣和糧食。

  對普通百姓來說,柴米油鹽醬醋茶,柴排第一。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凍死的人比餓死的人還多!

  所以對於冬天極長的幽州百姓來說,囤柴是第一重要之事。

  上了年紀的人已經養成習慣,走到哪,一根草,一根樹枝,都會隨手撿起來拿回家當柴。

  有人煙的地方,走在鄉村路上,極難看到茂盛的野樹枝。農家灶臺邊長期都有一個悶炭缸。

  這一點好像全國都一樣,沈家村家家都有,幽州這邊也是。

  幽州百姓少,但光是軍中用柴就要囤很多。凌墨蕭說,去年他來的時候,冒著被韃子發現的風險,派出小隊去山林砍柴。

  但今年,柴的問題,徹底消失了!

  因為我們有了挖之不絕的焦炭,也就有了用不完的蜂窩煤。

  而做煤爐的技術已經爐火純青,照陸雲舟的話來說,現在他擀鐵皮比擀麵皮還輕鬆!

  百姓用的小煤爐一次燒三塊,軍中用的大煤爐一次燒九塊、十二塊,還有配套的鍋、茶壺。

  小煤爐旁邊還帶一個保溫盒,晚上把粥放進去,早上還是溫的。

  煤球極便宜,普通百姓就算沒錢買也沒事,能拿工分換。

  只要幫軍中背焦炭,或是聽從調度去修路、搓麻繩、做竹箭等等簡單的活計都能換到工分。

  一工分就能換一塊煤球,有家人的,一家合作,半個月就能囤夠三個月要用的煤。

  除了能換煤,還能換糧食和棉衣。

  幽州不缺柴,最缺的就是棉衣,這年頭棉花還沒廣泛種植,你能相信底層百姓禦寒的衣裳,最多是草嗎?

  就是孤舟蓑笠翁的蓑衣,用蓑草或棕葉編的,出門就靠它來抵禦風雪。

  再有塊羊皮或是狗皮大衣,就算強的。純棉衣,在光州都極少有百姓穿得起,更別說是幽州了。

  幸好長安送來的物資中,就有棉花;光州送來的第二批物資中,有沈爺爺攢了大半年的鴨絨。

  然後就是甲四帶隊去各個山頭獵狼,即為百姓提前平狼患,也為獲得野狼皮。

  但這些連軍用都不夠,禦寒衣裳大頭來源,還是姜家送來的成品棉衣。

  還有與跟山林中異族交易的皮料子。

  反正沈冬素帶領整個凌王府的親衛和下人,忙到九月,終於把全軍將士禦寒的衣裳做了出來。

  本來應該戶部送衣裳來的,但戶部非說去年送過了,可將士們的衣裳明明都是又薄又舊的啊!

  你想跟朝廷講道理,消息一來一去就得幾個月,等你吵架吵贏了戶部,棉衣送來,也要明年夏天了。

  這個冬天大家早就凍死了!

  所以龐先生負責跟朝廷吵架,為明年的棉衣做準備,而今年就靠哭窮哭來的物資。

  還有跟異族交易皮草,和甲四到處打狼,來做冬衣度過這個寒冬。

  但讓她為難的是,做衣裳的速度,怎麼也比不了,投奔幽州城百姓的人數!

  所謂人的名樹的影,沈冬素想自謙一下,可事實就是,她這個農女王妃在百姓心中是很有份量的。

  以前到了冬天,幽州城的百姓只想南逃。

  而今年快到冬天了,幽州城附近的百姓卻都往城裡跑。

  現在不是隨便能進城了,但先做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