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改革官制

 昭武十一年開年後的第一件大事,正是即將拉開序幕的官制改革,這場席捲大周全域的制度改革,預計需要幾年時間,才能令大週上下官員完全適應。 

 這日早朝,範質站立在最前方,手持聖旨,開始宣讀柴宗訓的旨意。 

 “……朕惟國是不定,則號令不行,極其流弊,必至門戶紛爭,互相水火,徒蹈唐末、數代積習,於時政毫無裨益……” 

 在聖旨中,柴宗訓決定在中央設三公,即太師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師少傅少保,從一品,皆為虛銜,一般賜封德高望重之人。 

 設內閣總管朝政,選任文德殿、集英殿、皇儀殿、紫宸殿、垂拱殿、大慶殿六大學士為內閣成員,正二品。並以文德殿大學士為內閣首輔,集英殿大學士為內閣次輔。 

 內閣下設民政部、財政部、國學部、商務部、農業部、水利部、司法部、外事部、交運部、審計部、國醫部、海關部共十二部,每部設一尚書,為從二品,主各項政策制定執行,監督直屬部門工作成效。 

 設監察院,命院長為天子監督大周軍政,正二品。 

 置吏曹院,命院長為天子主管百官任命,正二品。 

 另設宗人府,由宗令總管大周皇室一切事務,為正二品,主要管轄四司八局、司禮監等宮內人員,以及涉及皇室的內外事宜。 

 在地方於府、州、縣上,加設一省,裁撤府,僅留州、縣。 

 省設總督正三品、巡撫從三品,置十二部直屬十二司,每司設司長,正四品。 

 州設知州正四品、通判從四品,置十二司直屬十二局,每局設局長,正五品。 

 縣設知縣正五品、縣丞從五品,置十二局直屬十二署,每署設署長,正六品。 

 總督巡撫、知州通判、知縣縣丞皆為正副手,共管一方大小政務。十二部直屬司、局、署主屬地執行,監督下級部門等。 

 另於京都開封單設一知府正三品,同知從三品,相當於省級配置。 

 從中央至地方共十一級品階,用以劃分職權大小。軍中各項要務仍由樞密院總管,與政務進行切割。 

 朝堂諸臣聽到此處,精準捕捉到了好幾個位高權重的職位,例如內閣大學士、十二部尚書、監察院長、吏曹院長、宗人府宗令與各省總督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