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市場經濟

 昭武十三年初(公元973年),內閣按照柴宗訓的想法,初步擬定了一整套活躍當前大周市場經濟的方案,目的是為了將人與土地的聯繫斷開,將人力解放出來。 

 方案中最為重要的幾條就是:大周不再徵收物產折成現銀收稅,取消人丁稅,官紳一體納糧,開放山澤供百姓取用,建立官方工坊等。 

 官制改革後,賦稅徵收繁瑣,導致徵稅工程量巨大。自打柴宗訓命令內閣、財務部要釐清稅收情況後,依目前的徵稅工作進度而言,難度甚大。 

 大周目前的稅收制度大致沿用了唐朝中期楊炎制定的“兩稅法”,以徵銀錢為主,以實物為輔。這就使得徵收過程極為不透明,為貪腐留下了巨大的可操作空間,而且還會堆積了大量的物產。 

 如不再徵收物產,所有的物產都將被摺合為現銀,統一徵收,這樣既方便了管理,又減少了工作量,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貪腐。 

 在徵收現銀的附則裡,柴宗訓還命內閣列明,耗羨歸公,無需百姓承擔。若換作十年前,大周囊中羞澀,可能還承擔不起這筆支出,如今不同了,稅制一改,大周將會成為白銀的聚集地。 

 至於人丁稅,大周蕩平南北所有的割據勢力之後,正值用人之際。更何況,未來在打下西遼與東丹的廣袤領土後,也需要有人去發展。柴宗訓的考慮就是,要在十幾二十年之內,大力提高人口數量,讓大周百姓可以往四周遷徙定居。 

 歷史上,因為繁重的人丁稅,歷朝歷代的人口數量始終非常難突破一個億,每每人口量到達七八千萬的臨界點時,就會導致大量流民,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從而引發朝代末期的農民起義、戰爭動亂,最終導致人口銳減。 

 如今,大周施行寬免的賦稅政策能夠營造人心思定、人心思安的社會氛圍。既保護了那些因戰亂流離失所的無地無產百姓,又可以鼓勵無需交地稅、人丁稅的百姓往工、商業發展,從側面提升市場經濟的活力。 

 至於官紳一體納糧,按照字面上的意思來理解,就是不論你是平頭老百姓,還是官宦之家,有地就要交地稅,從商則要繳納商稅,目的就是要將大周治下的所有人都加入到納稅這個行列中去。 

 內閣拿出的方案,不說大膽,簡直就是從根上改變了歷代的稅制慣例。 

 “陛下,士大夫自古以來都是不需要繳納賦稅的,這是禮法,也是祖宗之法,若隨意更改,臣恐怕會激起天下士人的抗議。”說話的是一個滿頭白髮的老者,應是國學部內的某一位治學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