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頓比 作品

第53章 急急急,我是反|共急先鋒


                 卡羅爾二世在整個交流過程中,許下了一些承諾,當然因為當時在場的並沒有其他人,所以卡羅爾二世就相當於是用自己的名譽擔保。

  在後續的交涉中,羅馬尼亞與德國簽訂了更加深入的合作協議。

  在新簽訂的《德國與羅馬尼亞的友好合作協定》中,兩國合作變化大抵如下:

  1.德國加大了對羅馬尼亞石油的購入量,並且羅馬尼亞將會以一個很便宜的價格,(也就是成本價)優先把石油賣給德國。

  2.羅馬尼亞向德國購入了大批拖拉機、各類收割機、土壤工作機械、噴灌機、挖掘機等等農業生產機械。

  德國會免費支援給羅馬尼亞,一批在德國過時的工業設備和農業生產機械。

  3.德國允許羅馬尼亞派出2000~3000人的專家團隊,到德國柏林學習工業技術,為期大概1~2年。

  4.德國與羅馬尼亞兩國互相實行免籤制度

  5.德國開放羅馬尼亞的留學生標準,會通知大學準備更多羅馬尼亞留學生的學位,允許更多羅馬尼亞留學生到德國進修

  此外,卡羅爾二世私下還對元首許下了兩個承諾。

  “不論德國要做任何事情,只要不觸碰羅馬尼亞的利益,不與英法直接展開戰爭,那麼羅馬尼亞將會永遠站在德國這一條戰線上,會給德國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幫助。”

  這個承諾說的很籠統,很模糊。

  “只要不觸碰羅馬尼亞的利益”,那麼羅馬尼亞的利益到底有多少?他是否有一個邊界?這並沒有被說明。

  “會給德國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幫助”,那麼該怎麼定義“力所能及”這個詞語?僅僅只在外交層面上支持算不算力所能及?派出個幾千人的志願軍隨便打發一下,算不算是力所能及?

  或者是,提供除了實際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這算不算是力所能及?

  所以,這個承諾的實際價值,就約等於是渣男、渣女口中的“我愛你”。

  或者是隔壁老王給你戴綠帽被你發現之後,和你說的那句:“你聽我解釋,我和她真的不是你想的那樣。”

  另外一個承諾,就顯得務實很多了。

  “如果德國想要恢復義務兵役制,那麼羅馬尼亞將會提供一切支持,一直到德國恢復義務兵役製為止。”

  在之前所說的所有協議,都是在德國恢復義務兵役制之後才達成的。

  所以這其實也算是元首的一個條件:

  “我們在此期間所談成的所有合作,都是要建立在你幫助我恢復義務兵役之後才能夠落實的。”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其實元首也算是犯了一個小錯誤。

  他低估了英法綏靖政策的決心,低估了英法兩國國內的厭戰、反戰情緒,也高估了英法遏制住德國的決心。

  尤其是英國。

  大英攪屎棍,實行的“大陸均衡政策”可以說是臭名昭著。

  大英更希望歐洲大陸上出現好幾個勢力勢均力敵,互相爭鬥的局面。

  因為英國她是個島國,她的體量決定了她在掌控英倫三島後就難以向歐洲大陸進軍了。

  如果歐洲真出現了一個歐洲版的“秦始皇”,統一了整個歐洲,那麼英國就只能淪為這個統一政權的附庸、傀儡,甚至是版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