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航顏方詡 作品

第二百二十一章,如果是葉莉西亞,後代的質量……


                 顧航始終是不想對民眾極限壓迫,讓整個星球上的所有人,都像是上了發條一樣的工具,瘋狂的進行生產。

  有些帝國世界是這麼幹的,但這跟顧航的理念不符。

  主要是有兩方面。

  其一,他大約是探知到,他那系統之中,每處領地的每月固定收入,不僅是取決於生產力的提升、領地發展度,人口的幸福度、對他的支持程度,也是重要的係數環節。

  完全以生產力為導向,忽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那是不可取的,他每月收入的恩賜點數,會碰上天花板漲不上去的,甚至可能會發生倒跌的情況。

  至於第二個方面,則在於顧航過去的經驗、記憶、理念,都讓他相信,推動一個人產生更大的價值,主要來源於激勵,來源於勞動積極性。

  顧航更傾向於聯盟的政體要通過這類方式,激發積極性,以創造更大的價值。

  暴力壓迫,反而會導致人們不願意勞動:再努力幹,生活也是絕望的,那努力個什麼勁兒啊?

  一個月就吃個福利口糧,拿個最低津貼,你拼什麼命啊?

  沒有上升通道,沒有幸福可言,那可不就得過且過,隨便搞搞就完事兒了麼?

  甚至,在導致了巨大的不滿之後,消極、罷工這些且都其次,叛亂也不是沒可能。

  顧航目前的統治狀況,當然不怕叛亂。敢叛的,有多少殺多少,全都得死。

  但是很虧。

  平叛要花錢;叛亂者本來是生產者,他們停止生產的這段時間也是錢;把叛亂者處死,那他們原本在未來的人生之中能夠產生的價值,也全都沒了,這也是錢。

  別說大規模、大範圍的叛亂了,就那種一個農莊,百十號人,掀起暴亂,宰了基層官員。這事兒怎麼處理?叛亂肯定不能容忍,但虧掉百十個人顧航都覺得是心疼的。

  尤其是這種虧損是可以避免的;這種因為民眾不滿,導致的叛亂,本就不該出現的。

  再退一萬步講,顧航就幹不來這種事兒。

  自己建立的政權,下面管事兒的官員,一個個不當人、壓迫民眾,這種事情顧航看在眼裡就是會本能的血壓飆升。

  那不是他想要建立的世界。

  傑森·摩根提出來的一系列改革方案,他大體上是滿意的,覺得可以實行試一試的。

  肯定會出一些問題,但總體應該不會比現在差。

  有問題再解決就是了。

  而如果這一套法子,在北青谷行省實行起來的效果還不錯的話,他還打算把相關的方案,再落實到聯盟的其他地方上。

  一些集中化的、人口密集的產業中心不適合這麼搞,比如衛興城、復興城的城市機構、工廠機構,沒有必要。工人有計件考核,有完整的工作制度。車間領導需要技術專家,廠長需要更高的管理水平。並且,生產和民生兩部分是分開的,居住區有居住區的街道政府、區政府管理,工廠有工廠的管理。

  但類似北青谷行省的那種分散在廣袤土地上、地廣人稀的地方,則可以將類似的經驗複製過來。

  比如東部諸省,比如未來會收復的北地。

  ……

  向總督報告的三人離開之後,蘭伯特·霍奇森告別兩位政府高官,回到了自己辦公室。

  他還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忙。

  雖然已經彙報過了,但是北青谷行省的肅反行動實際上才進行了20%的進度,還有大量的農莊沒有清查;而且,這場肅反行動既然已經開始了,蘭伯特也不打算把範圍僅僅限於北青谷行省,而是打算在整個聯盟上下全都來一遍。

  東部諸省、中央三省那些就地改編過來的聚居地,有不少當初沒有反抗、或者反抗力度比較小的原統治階層,也是予以保留了的。

  他們在被保留成為聯盟的中低層政府管理者的時候,是被紀律委員會警告過,不要亂搞,否則必有禍事臨身——其實北青谷的這些農莊主也一樣被警告過。

  現在,是時候看看警告給不給力了。

  不過,那些地方的狀況,應該都要比北青谷好很多。

  北青谷的狀況還是特殊的,農業生產為主,行政力量分散得特別嚴重,地廣人稀;而其他行省,人口小的聚居地基本都被廢棄,人口遷移走了;大的、集中的、有產業的,則保留,聯盟的官員入駐也比較多。而且工業、礦業、集中化的農業生產,搞事的難度不像是那天高皇帝遠的農莊一樣好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