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花湯 作品

第172章 楊知青

  楊六指這次多看了師父兩眼。

  師父接著說道:“第一批知青,那都是有志青年,是後來知青們的開拓者和學習榜樣。哎!只不過後來那批人曲解了偉人他老人家的意思。還好打倒了四人幫。”

  師父說著當年的一些事情。

  那些事情,雖說已經過去近十年。

  可是影響至今還有餘溫。

  我也只知道一點點。

  師父所說的第一批知青,和後來的上山下鄉的知青還有很大的區別。

  這批上山下鄉搞支援的知識青年,比文革還要早。

  也就是55年到66年,這個階段的知青。

  當時國家經濟困難,為了緩解城市壓力。

  有一些是主動響應黨和國家號召,放棄了升學、就業的機會,立志從事農村和邊疆建設的青年。書包閣

  這一批知青,就是最早的一批知青。

  後來發生文化大革命,出現大量紅衛兵。

  偉人號召這些人,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所以很多有紅衛兵背景的知青下了鄉。

  所以第一批知青是抱有理想,是標杆。

  只是後來管理的混亂,很多知青留在了農村地區,沒再回城市裡。

  楊六指應該就是這種情況。

  聽到師父猜到楊六指的來歷。

  楊六指多看了師父兩眼。

  而聽到楊六指是當初的老知青,周老二一下眼都有點亮。

  他還有些崇拜的說:“前輩,沒想到您是老知青啊,小輩我也插過隊。”

  楊六指還多看了周老二一眼。

  師父這時則又說:“楊會計,我也是後來下的鄉,去的東北,也是山縫子裡,比你這還艱苦。只不過後來我又去當的兵。和您一樣,也算是為了祖國建設獻出了整個青春。哎呀,就是不知道這次還能不能出去,繼續為祖國地質勘測作出貢獻了。”

  師父說到這,楊六指似乎有什麼觸動。

  他竟然主動跟周老大要了根菸。

  點著煙,他吸了一口。

  煙霧在車裡散開,他想了一下才說:“放心吧,你們死不了。”

  這算是楊六指給我們的一個保證。

  師父看出楊六指是知青,在拍馬屁和套近乎的雙重攻擊下。

  算是和楊六指這個村會計,傍上了關係。

  楊六指這個村會計,好像還是能在村裡說上話的。

  他說我們死不了,應該不會錯。

  有他的保證,我們又多了份了保險。

  要不說還得是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