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老三 作品

第337章 華夏錢行

 從去年八月動議,得益於高超的執行力和工作效率,從規劃、買地、建設,到過年的時候學校已經頗具規模。研究院編訂的教材,預計四月份就能使用,因此三月的時候就要開始著手招生的事情。 

 泉州創辦新式學校的事情經過報紙宣傳,按信息部傳回來的情報,在各地都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朝廷的書院教育決定了只有極少數人才能通過入院試、院試和國試三關。報紙上宣傳的新穎的教學方式、學習內容、學成後的去向讓不少人大感興趣。另外,還有不少人意識到了這和蘇聖平的關係。 

 《新知》刊發以來,一直向外傳播各種比較高深的知識,傳統的讀書人有對這嗤之以鼻的,但還是有不少人被其中介紹的知識深深吸引,又從報紙上猜到新辦的學校和蘇聖平的關係後,都有前來一探究竟的心思。 

 焦仲興兩個兒子介於兩者之間,他們之前就讀過書,但又不屬於傳統讀書成功的人,所以進入新辦學校就讀,相當於那個時候接受完本科教育,就讀碩士研究生。而傳統中讀書已經比較成功的那些人,如果能夠接受《新知》上發表的那些文章,本來就是思想比較開放,思維比較活躍,又不會囿於傳統束縛,如果能夠進入新辦學校,就類似於那世的博士研究生。這兩個群體是蘇聖平最為重視的,畢竟新辦學校培養的人才要想發揮作用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最起碼也要三五年之後,兩種人入讀之後若能接受學校的理念,並且認同有關的政治理念,那將會為自己體系注入強大的動力。 

 對於這兩類人,目前的計劃是對理科感興趣的,就讓他們和各個研究所的大匠學習,對於文的比較感興趣的則會著重逐步向他們開放自己所寫的一些政治類、經濟類、法律類書籍,沒有實際上的老師,側重於探討、研究理論為主。當然,這方面還要避免陷入清談,最重要的還是培養一批認同自己政治理念的人才隊伍。 

 當焦仲興兩個兒子表示想要入讀新辦學校時,蘇聖平笑著對他們說:“任何人都可以進入學校讀書,但是讀什麼,怎麼讀,要以學校的考核為準。這種考核沒有任何參考,你們也放寬心。”說完之後,還向他們透露,三月初的時候就會開始著手招生事宜,讓他們回到泉州之後,要關注這方面的信息,隨時前去報名。否則如果到時報名的人太多的話,因為學校建設才剛剛起步,招收的人數有限,怕會進不了。 

 吃完酒飯之後,蘇聖平等人就返回軍部,派遣軍士北上的事情甚為重要,很多事情還要進一步商討。因此,接下來幾天時間,蘇聖平都待在軍部和陳繼平等人完善這個派兵計劃。 

 之所以會麻煩,主要原因還在於儘管相信周舟和陳文華等人會支持,但是靠人不如靠己,在可能的情況下,還是要為這支隊伍留下後路,否則如果出現人為的原因導致軍士傷亡的話,到時就難以收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