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箏 作品

第36章 人工合成材料

很顯然,這個小巧而精緻的取暖器並不適合用來作為末日災難中的取暖設備來大規模使用。

一切不能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都沒有意義,就更不用說這種僅僅只能供給少部分人使用的昂貴玩具了。

畢竟除了成本問題之外,更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讓更多的人能夠度過這場災難,而不是讓本就可以度過這場災難的少數人過的更舒服。

這其實也是秩序和規則存在的真正意義,也是文明真正的體現。

如果沒有規則和秩序的存在,那麼強者就能夠肆意掠奪弱者,從而讓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而規則與秩序的最直觀體現法律,便是在削弱強者、保護弱者。

如果弱者覺得法律是在偏幫強者,那一定是錯覺,因為如果沒有法律,強者對弱者的掠奪將會是肆無忌憚的,甚至會隨意踐踏弱者的生存權力與生命。

而法律的存在,恰恰使得強者不能肆意的掠奪弱者的生命與生存權力,保護了他們的存在。

儘管在某些人看來,這可能是為了剝削和壓迫,但無可否認的是秩序的存在始終是在保護弱者,也正因為如此才會有那句名言再壞的秩序也好過沒有秩序。

而從這句話出發,對於珀菲科特而言,在應對這場災難時她其實有兩個選擇。

第一,選擇儘可能的提高保障水平,讓少數“精英”以更高的概率存活。

第二,選擇儘可能多的保證更多的人活下來,代價則是每個人的生存標準都會被降低到一個很低的水平,僅僅只能保障生存。

選擇前者,是所謂的最理性選擇。

因為資源的總量是有限的,在這種條件下,與其攤薄這些寶貴的資源,讓更多的人以低水準的生存水平存活,不如保障少量精英的高質量生活水平。

畢竟低水平的生存保障其實是存在著危險與隱患的,因為較低的生存保障條件也就意味著它的容錯率更低,承受危機的抗壓能力也更低。

如果環境維持在一定基準線不變,那這麼做還沒有什麼太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