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來敲門 作品

五百八十六章 替手之爭

    不經科舉經由學校選拔太學生作官,此舉聽起來有打破常識。



    但是這恰恰是王安石是提出的。他改革貢舉的目的,也正是如此。



    王安石還引證三代時就是這個樣子的。



    故而王安石以“兼採譽望,而罷彌封”的學校取士取代科舉的主張提出後,蘇軾上疏進行猛烈的批評認為是開時代的倒車。



    他說學校取士會恢復唐朝通榜的弊病。學生會賄賂官員,請託權要,最後導致恩去王室,權歸私門的結局。



    當時與蘇軾持同樣觀點的還有劉攽。



    總之言之,王安石主張是廢除科舉改由學校取士,但是目前還不現實,只能一步一步來。



    而章越心想自己提出由學校選拔人才的主張,必然正中其下懷。



    王安石聽後則道:“陛下,臣素以為陶冶人才在於教之,養之,取之,任之有道。”



    “而學校是教人的根本。這禮樂刑政之事皆在於學校,相反若是不可為天下國家之用,則學校不可教之。”



    “之前詩賦取士,朝廷進用文吏,僅苟尚文辭而已。但官員卻不通古今,不習禮法,天文人事,政教更張,朝廷任之以事,則不知如何施為,這便是朝廷用人之弊。”



    章越聽王安石這番話想到了嘉祐二年時,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疏,當時王安石對國家取士選官非常的不滿,認為選上來的官員都不合用。



    認為那些皓首窮經的讀書人,最後大則不能用天下國家,小則不為為天下國家之用。



    說白了,連當個螺絲釘都不夠格。



    王安石道:“如今兩夷虎視在旁,用兵打戰之事尤達,這是威服天下,守國家之具也。昔日祖宗之法,就是要文武異事,令天下讀書人以執兵為恥,這不是歷朝歷代出將入相的用人之道。”



    “方才章待制所言,以治民,武學,算學,水利,律學,史學為治事齋,作為達用,為國家天下之用,吾甚認同,至於經義齋為明體,則可‘一道德,同風俗,弭異論’,但是臣又以為章待制所謀卻欠缺周詳。”



    官家笑著



    看了章越一眼,表示王安石已是認同了你的分齋教學法,最後一句話不必太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