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來敲門 作品

第20章 桂花茶和雞蛋

    唐朝有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的俗語。



    這話不是說明經科易考,進士科難考。因為無論是明經科,進士科都不好考。



    唐朝進士科一次錄用不超過二十人,明經科也不過一百人。



    這話的意思是,你超過三十歲若考不上明經科就不要再試了,以後都考不上了,反而你五十歲進士科落榜的話,你還可以來年再試一試。



    進士科的詩賦策論主要觀考生的才華志向,且閱卷沒有一個統一衡量的標準,遇到中意的考官立馬就取了,遇到不中意的你寫得花團錦簇,妙筆生花也是沒用。



    至於明經科,除了死記硬背,沒有其他第二個竅門。



    在考場上將一百二十帖貼書題,六十道墨義題都答對了,朝廷立即給你授官,賜九經及第,待遇等同於進士科甲等。



    對於寒門出身的學子而言,真能用五十年光陰來考一個進士科?就算家裡肯栽培你,但也栽培不起。



    明經科不同,人的記性在三十歲前是最好的,三十歲以後就逐步下降了。所以考明經科都是趁年紀小的時候,一口作氣讀個十幾個年,然後赴貢舉,三十歲後若不中就改作其他營生,再也不考。



    當然這是唐朝時,到宋朝又有其他變化。



    唐朝一科進士考試只錄取十幾人。



    在宋朝一開始進士科取士也很少,基本都是諸科,但近年來進士科錄取比例不斷增加,最後到了殿試上進士科已佔大多數。



    為何如此?



    還是在於天下太平及慶曆興學。



    天下太平,以及印刷術的發展,讀書變得更容易,而慶曆興學時,在范仲淹主持下,州縣大力設置學校,民間讀書人增多。



    讀書人一多,原本只靠死記硬背的諸科考試,內卷就嚴重了。故而有才華的人更願意去進士科。



    其實宋朝立國百年,放任兼併,貧富上下的通道已關閉差不多了,諸科算是給寒門子弟留下最後一個渠道。



    二哥章旭當年選了進士科,首先他是公認力壓一縣甚至一州之才,還有陳襄這樣的大儒為他延譽。若沒有這樣的資源,似章越這樣寒門出身的讀書人大部分是選擇諸科。



    可是進士科風光,每一榜的狀元榜眼探花,那是天下仰望的人物啊。



    自己當初看過起點那本連中三元的小說,叫啥來著?



    而九經科,雖說死記硬背特別適合自己的天賦,但總覺得不夠風光?



    “你想好哪一科了嗎?或許你再思量一二,過幾日再答覆?”郭學究言道。



    “九經科!”



    聽章越這麼說,郭學究倒是如釋重負地鬆了口氣,章越若要選進士科,他也不會教啊!



    郭學究欣然道:“甚好,甚好,九經及第與中進士甲科者一併出身,皆授將作監丞、大理評事,通判各州,除了少些風光,其他無二。”



    “既已定志,那就為經士吧。經士除了治九經,並須兼習《孝經》、《論語》。”



    《孝經》,《論語》雖不在九經之列,但同樣列入九經科的考試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