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九齡 作品

第 103 章 遷出

 百姓們淳樸,笑了笑沒當回事。

 哪知三日後。

 黔、安兩縣當地的縣衙貼出搬遷告示,每戶賞銀六兩。

 告示一張貼出來,一些正因為家中變故,走投無路的人都沒多做考慮,立馬跑到縣衙去問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直接畫押拿銀子走人,遷出就遷出,有什麼比活下去更重要呢。

 他們甚至激動地說道:哎呀那道士,不,神仙的話是真的,當真發了一筆財啊。

 兩縣自打支攤子登記要走的戶數後就沒停歇過,一直到黃昏時分,縣丞都看不清楚花名冊了,才收工回去。

 可是許多人拿了銀子之後,卻不知道遷到哪裡能討生活,又犯難了。

 這時候,那名道士又出現了,他說這筆小財之後還有一筆大財。

 百姓們把他圍住,問大財怎麼發,道士說道:“好辦,拿著這錢到銅仁縣去。那裡會有貴人,帶你們發大財。”

 “銅仁縣?”百姓們之中有人訝然:“不就臨著咱們縣,窮得叮噹響,到那兒去能發什麼大財?”

 道士呵呵一笑,故弄玄虛:“去了你們就知道啦。”

 “前幾天神仙告訴咱們發小財,”有人說道:“今日官府不就給發了六兩銀子嘛,反正要遷走,去哪兒不是去,銅仁縣還近呢。”

 “那倒是,”更多的人說道:“就去銅仁縣吧。”

 兩縣的百姓收拾家當,攜帶老幼,陸陸續續遷往銅仁縣。

 ……

 告示貼出來的第五日,黔、安兩縣已經走了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人,縣中空蕩蕩的,寂寥,冷清。但有一些當地的大戶人家守著祖宅大罵:“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你就出六兩銀子就讓我搬遷,我不走,來呀,發大水呀淹死我算了……”

 大戶人家看重祖籍祖宅,不像那些貧窮沒落的人家,說遷走就遷走了。

 縣衙倒也沒對他們用強。

 只是不幾日後,又不對不要錢,誰都能來算。

 忐忑中的人像是抓到了一棵救命稻草,他擺下攤子沒有一會兒,就他被迫遷居的事情,問老道士這裡還能不能留下。

 “貧道觀郎君面色,”老道士說道:“有化龍出頭之志,但囿於這地勢低窪之處,恐難如意,何不搬到東北方的高處去呢?那裡可讓郎君日後順風順水,是個福地啊……”

 讀書人抬起頭,朝東北方看去,咦那不正是銅仁縣嗎。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4-07-0814:19:07~2024-07-0823:56:55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暖風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夢想家29瓶;2714754911瓶;木兆、甘願、justsoso10瓶;衍青5瓶;lucy、不會不會、顧大大大牛、嗷嗚、燁子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焦硯甚至在心中有些埋怨沈持多事,怎樣安置黔山、安仁兩縣百姓是他的事,還輪不到旁人來插嘴,臉色很快沉了下來。

 工部侍郎朱文濟雖不形於色,但他卻說道:“煩請沈大人代工部擬一套黔、安二縣百姓的遷出法子,協同焦大人一道妥善安置好那裡的百姓吧。”

 他心道:如何安置府內百姓,原是黔州府自己的事,無論焦硯愛民如子還是照章敷衍,皆與工部無關,這種事情勞心勞力還撈不到功勞,沈持啊沈持,你既然不識趣,那本官便索性為你攬下這事兒,到時候栽了跟頭那也是你自找的。

 沈持當然知道他不該多言,但他對此事並不後悔,一拱手淡然道:“下官遵命。”

 堪完山回到驛站的次日,清晨,沈持才吃過朝食,道:“焦大人讓下官將縣中人口戶數清點後送給沈大人,請過目。”

 沈持眸色微沉:“有勞二位大人了。”

 看來焦硯是將此事徹底甩給他了。

 夜晚,沈持拿著兩縣的戶籍名冊翻看起來,這兩縣加起來一共有小十來萬人口,八千來戶,多數人家世代居住於此,繁衍生息,從爺到父,又到子子孫孫。

 真會像黔州知府焦硯所說的那般,發一紙告示給些補償銀子他們便會全都遷走嗎。

 沈持不大相信。

 放下戶籍名冊,他用手指摁了摁眉心,棘手。

 沈持從屋中走出道:“道長在抽籤呢?也讓我抽一支吧?”

 邱長風白了他一眼:“富貴啊,你這會兒抽一定是下下籤,貧道今兒沒心情給你逆天改命,還是算了吧。”

 沈持:“……”

 那個先前在祿縣的時候有人抽了下下籤,一把抓起籤筒往人家面前一擱“來,重新抽,貧道今天為你逆天改命”的道長終究是變了。

 邱長風收了籤筒往藤椅上一癱:“貧道要睡覺了,沈富貴你出去吧。”

 沈持:“……”

 一扭頭再看邱長風已經打起呼嚕,他不再打擾人家,悄悄地退出去隨手關上門。

 沈持只得回房,又將黔山、安仁兩縣的戶籍人口名冊翻了一遍,直至二更末才歇下。

 次日,胡見春來找他:“沈大人,今日無事,你我兩人到黔山,安遠二縣走一趟如何?”

 沈持今日本就打算到這兩縣去的,聽他主動相陪,欣然說道:“在下正有此意。”不實地去看看黔、安兩縣的屋舍農田,物價人情,他怎麼算出給安置一戶需補償多少兩銀子,擬出遷出條疏呢。

 二人結伴先去黔山縣。

 如果說平原地帶是有山有水,那麼這裡可以說是皆山皆水,所到之處除了小山丘就是水,時聞漁歌猿嘯,但見叢林四處,少見莊稼農人。

 大戶人家的房屋依山而建,低矮而逼仄,貧苦之戶棲身在巖洞中,路過時總有小兒探出頭來看稀罕。

 縣城中有一處集市,售賣當地的果子菜糧,品種不多,個頭也小小的。

 沈持停下來問明價錢,一一記在心中。

 胡見春說道:“這樣的物價,一戶六口之家一年的嚼用都要不了二兩銀子。”而在京城,則至少要十兩銀子才勉強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