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被掏空 作品

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合一

  並非真的是形狀不同,而是這所有的形狀都同時存在於它的身上。

  但這種事物並沒有實際存在,因為這種事物不可能存在,這只是一個虛妄的代指。

  因為,世間萬物,就是這規律本身。

  世間萬物不是建立在終極規律之上,而是世間萬物本身就是這終極規律。

  “無名,萬物之始也,無有入於無間。”李啟喃喃著道門經典中的話語。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繍呵繆呵,獨立而不亥,可以為天地母。”

  他懂了。

  不僅僅是懂了,他還準備這麼做。

  如何用道門的思想來統一人道與巫道?

  很簡單,無為之想,再加上這無名萬物母的指導理念,以此來引導體內的氣。

  如果說人道是‘規範’體內的氣,巫道是“安排”體內的氣,那道門便只能稱之為“引導”了。

  李啟的人巫之爭,關鍵點在於雙方對天道的闡釋不一樣,這直接導致了裂痕的出現。

  然而,在道門的解釋之中,不需要專注道是什麼,只要專注於世間萬物即可。

  “有形者與無形無狀而皆存者盡無,其動,止也;其死,生也;其廢,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動靜、死生、興廢,皆非道之所在。”

  “道無可名,徒有治化之跡在人耳。”

  李啟自言自語著對其中的理解。

  意思很簡單:

  那終極的大道是什麼,誰也說不清楚,但是我們已知的存在都不是他。

  不如擱置在一邊,專心於對世間萬物的總結。

  李啟在自己的道中,引入了道門的思想,以此擱置人巫的爭執。

  他將體內的氣按照三者進行劃分。

  上氣曰巫,中氣曰道,下氣曰人。

  上氣乃天氣,巫通天地,天心無改移,是謂‘位置’之說。

  下氣乃人氣,人宰眾生,正心、去私,明制,以賞、罰為制度二柄,規矩貫穿。

  中氣無名,在中間擱置爭議,雖然人巫各成其象,則相為對。猶如一對剛柔、寒溫、生殺都相對的對手,必相反而相為仇。

  但乃其究也,互以相成,無終相敵之理。

  天理與人慾不是對立的。

  天理與人慾,是“同體異用”,“同行異情”,道不能離開物而自道,物也不能無道而自物。

  道之有物,猶如風之有動,水之有流,互相依存。

  離物求道,如無風而求風之動,無水而求水之流,荒誕不稽。

  離道求物,更是無稽之談,物就是道的具體體現,怎麼能分離呢?

  由此,太真剖割,通二而為一,離之而為兩,各有精專,是名陰陽,中氣居陰陽之中調和,是成太極之勢。

  無數的運算,難以置信的數據量,上億縷氣在李啟的體內開始按照不同道進行排列,追隨著不同的道則完成不同的事情。

  推演,計算,並且將之付諸實際,什麼氣該做什麼事,為何要做這種事,每一件都需要細細推敲。

  好在李啟平時時常積累,也習慣於處理真知道韻帶來的大量信息,這難以想象的工作量,愣是被他在十分鐘內做完了!

  如此,李啟體內崩壞的人身小天地開始逐漸彌合,人巫並非不再衝突,而是衝突被中間的道門之道給中和。

  他冒險引入道門的思想,竟然成功了。

  只是,李啟自己也分不清楚,這算飲鴆止渴還是怎麼回事。

  事到如今,他的體內已經有了整整三種道途。

  人巫之爭在天魔的撩竄下,已經差點要了他的性命。

  道門隱世派不爭,無慾,所以能夠居中調和,可誰知道以後又能變成怎樣的?

  只是現在,可以說是救了一命,同時也讓李啟完善了自己在聖焰界所做的理論基礎,並對他之後的行為做出了指導。

  但是,隱世派還有一句話,叫做:“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

  推行大道是不宜摻雜的,一旦龐雜,就會產生許多的紛擾,紛擾多了就會產生憂患,憂患多了就難以救治。

  李啟已經太雜,但卻沒辦法不雜,不知道以後他的道路該是如何?

  但不管以後怎樣,天魔的第三招,也已經宣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