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 作品

第382章 福全,快投毛熊吧!

 1678年2月1日。 

 康熙十八年正月。 

 塔什干城中,蒙古大汗愛新覺羅.吳.玄燁駐蹕的行宮外頭,層層疊疊的都是身形高大,披著各色棉甲的白甲巴牙喇。 

 如今的白甲兵可不再是當年武藝稀鬆,只知道混事兒的侍衛親軍,而是康熙參考了大清入關前的老規矩,從“合眾大清”的八旗各佐領當中精選出來的最能打的馬甲武士!雖然總數只有一千,但個個都是武藝超群的猛男,往這兒一站,就顯出氣勢驚人了。 

 在這一次的“四國聯合西征”當中,康麻子的這一千白甲巴牙喇兵組成了一個騎兵營,編入了大清西征軍,在西征途中,他們和噶爾丹麾下由阿努可敦親領的火槍騎兵一起,擔任全軍的前鋒! 

 除了這一千巴牙喇白甲兵之外,今兒被康熙、噶爾丹和司馬依他們“曬”出來的,還有足足五萬“蒙古鐵騎”!其中屬於康熙汗的就是屬於大清西征屯軍的十個屯田旅——這十個旅雖然聽名字不像是精銳,但實際上卻是實打實的精兵,都是從“合眾化”的八旗軍和綠營兵中挑選出來的精銳。 

 所謂的“合眾化”,通俗一點講,那就是兵為將有,地為將有,然後大家合在一起,組成一個國,就叫合眾國。 

 在康熙勉強擊敗福全,回到忠於他的北京城之後,他並沒有尋求恢復集權——真要尋求集權,那大清當時就得散架。好在康熙及時是認清了現實,選擇倒退回類似清初的“合眾體制”了。 

 當然了,現在的形勢和清初已經不大一樣了,所以這個“合眾”的合法也不一樣了。 

 清初的“合眾”的“眾”,主要是愛新覺羅家族的成員,當時的八旗各牛錄的主子都是努爾哈赤的子侄,所以當時的“合眾大清”基本是個家族企業。即便後來又了許多八旗漢軍、八旗蒙古和綠營。但是真正掌權的還是一幫姓愛新覺羅的“入八分”大股東。 

 但是到了康熙朝,這幫愛新覺羅老八旗大多都被多阿瑪和順治給整趴下起不來了,後來雖然又支楞起來一些,但是勢力已經大不如前了。所以康熙在擊敗福全以後,就來了個“資產重組”,不僅重組了八旗,而且還重組了綠營和團練。將大清旗下的旗軍、綠營、團練一番整理之後,都分配給了大大小小的軍頭。 

 其中八旗以佐領為最小的“將有”單位,而綠營和團練的最小將有單位則是營。 

 經過重組之後,滿洲、蒙古、漢軍八旗佐領總數達到了1200個,滿洲、蒙古和漢軍八旗的佐領數量都達到了400個之多!雖然佐領的數目大增,但是每個佐領的所轄丁額卻從皇太極時期規定的200人下降到了150人。另外,包衣佐領已經不存在了,原本的各旗包衣,都被抬成了八旗正丁。還有什麼開戶人、另戶人的,也都成了正丁。 

 在這種“奴門大開”的操作之下,八旗的總丁額達到了空前的18萬之多! 

 當然了,這18万旗丁的含滿量已經不能和康熙初年的旗丁的含滿量相比了。 

 而在這18萬含滿量已經不大高了的八旗總丁額當中,只有八分之三,也就是隸屬於兩黃旗和正白旗的6.75萬,是需要康熙解決糧餉生計的。這五萬八千多人,就是康熙汗的嫡系了。 

 至於其他的11.25萬八旗正丁,都由各自的大小旗主從他們的領地當中想辦法。 

 而重組後的綠營、團練總共也是400個營頭,每個營頭的兵額都是500,總兵額20萬! 

 而其中的50個營,總共2.5萬兵額是康熙直轄的。 

 這八旗、綠營、團練加一塊兒,總兵額就是38萬.不過這38萬八旗、綠營、團練都是兵冊上的兵額,不是編入了野戰部隊的數目。 

 至於大清的野戰部隊編制,現在也和大周、大明那邊差不多——都是互相抄作業唄!不過大清這邊因為軍頭比較多,所以旗軍現在很少會變成“軍”、“鎮”這兩級大編制,而是比較喜歡編成雙營制的“標”和四營制的“旅”。 

 而康熙帶著西征的“西征軍”實際上是一個“鎮”級部隊,而屯田旅,則是由十個旗軍的佐領加上三個綠營、團練的營組成的屯田殖民的部隊。不過能被康熙選中來蒙兀兒地區“開分基地”的,都是比較能吃苦,戰鬥力也比較強的佐領或營,其中的旗軍又都是原本屬於察哈爾八旗,後被編入蒙古八旗的蒙古旗軍。而那三個從康熙直屬的50營綠營中選出了的三營綠營兵,也都是從直隸北部和大同府招募來的,人人都能騎馬,穿上蒙古人的皮袍子再挎上彎刀、弓箭、火繩槍,就和其他的蒙古火槍騎兵一模一樣了。 

 至少羅剎國的使臣亞濟科夫,奧斯曼帝國的使臣易卜拉欣帕夏見了他們,是分不清誰是真蒙古,誰是偽蒙古的。 

 當他倆跟著康熙派出來招待他們的南懷仁和葡萄牙裔旗人羅東尼,一起進入鋪天蓋地一般的塔什干大營時,看著在大營內的一條供騎兵進出的開闊直道兩邊列隊的蒙古騎兵都產生了“相當厲害”和“已經過時”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