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上天山 作品

第25章 025 提升

 於科舉一途,他畢竟是半路出家,掌握的更多是讀書作文的技巧,專注於應考而非做學問本身。

 當然,二者並不相悖,只是若是能以學習的心態更積極地去寫文章,寫出來的文章恐怕才更好一些。

 柳賀站起身,打算向丁顯丁琅兩位先生請教該如何提升文章。

 卻不想,剛出了學堂,他就遇上了丁顯,對方招手示意他過去:“你不來找我,我也要去找你。”

 柳賀還未開口,丁顯已知他要說什麼,只遞給他一本發舊的書稿:“這是我當年科考時先生列的書單,嘉靖朝以後科場文風有變,當年書單已不適用於今朝,我又補充了幾冊書,其中不少文章你已讀過,但讀一遍還不夠,你須仔細琢磨文章是如何寫出的。”

 柳賀接過來一看,丁顯所列文章有唐宋八大家作品,如蘇軾《記承天寺夜遊》,也有辛棄疾文章,篇章之多不遜色於孫夫子此前給他列出的書單。

 “我聽齋夫說,你無論寒暑,每日都去書堂讀書,族學中唯你與施允二人堅持,但我觀你文章,於經義理解可謂透徹,但文辭有欠,因而算不得一等好文章。”

 柳賀連連點頭,他知丁顯說得在理。

 他的確專注於研究四書與《詩》一經,因而內容能夠充實,可於文章本身而言,只有內容是不夠的,還要有情緒在其中,不然怎麼讀都是乾巴巴的,就像寫網文小說,讀者寧可看“王妃已在城牆上掛了三天了”,也不願意看王妃敲著木魚念阿彌陀佛。

 柳賀領了書單,看著密密麻麻數行字,只覺頭大如鬥。

 不過這說明丁先生將他放在心上了,柳賀又怎會不懂?

 柳賀翻了翻自己手邊的書,書單上的他已有幾本,其他的丁氏書堂內多數也都有,他便按丁顯的要求讀起了這些文章,每日晨課時的朗讀書目也改了。

 其實作為現代人,比起四書五經,柳賀還是愛讀散文,蘇軾的《赤壁賦》,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這些文章流傳千古,其中名句在現代人讀來也是享受。

 放在靠科舉出身的大明朝,自己成日寫文章,又看周圍人文章,更是能體會到這幾位大家的牛叉。

 區別在於,以前他只知道人家牛,卻不知道牛在哪裡,現在倒是知道人家牛在哪裡了,卻還是學不會,依然是一個絕望的文盲。

 但柳賀也不得不感慨,以往在歷史書上看到,唐宋以詩詞著稱,到明清卻只剩小說聞名,說是因為讀書人專研科舉的緣故,不過在柳賀看來,實在是因為考中進士就能做官的誘惑太大,且明朝科舉與唐宋不同,門檻低,只憑考試能力即可,而唐宋有行卷之風,有薦舉之制,科舉又考詩詞歌賦,文人在作詩上的積極性也是不同。

 唐宋二朝確實是文章興盛的時期,有明一代,儘管有推崇秦漢推崇唐宋的,可卻沒有文追唐宋的大家,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無非《項脊軒志》《湖心亭看雪》等幾篇。

 柳賀一篇篇文章讀下來,收穫自然不少。

 這幾日中午他都未去書堂,只在假山旁讀散文,他不怕別人笑話,讀書也讀得大聲,只因讀書時聲音似乎與胸腔產生了共鳴,他能在某一瞬讓自己代入到作者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