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經世興學

 隨著新官制的全面鋪開,自縣、州至省,清出了不少原本只拿糧餉不幹實事的官員。這部分人之所以存在,皆是因戰亂頻發之際,朝政混亂,只能因事設人,事過之後,設置的人員又並未安排妥當,以致冗官現象越來越嚴重。 

 柴宗訓決心在中央及地方推行新官制的原因,一方面正是為了解決這個歷史遺留的難題。 

 “陛下,對於這部分官員,臣等議決,還是要妥善處置為好。”已是文德殿大學士、內閣首輔的王溥,說話越來越有首輔的範兒,非常之謹慎周全。 

 “此事朕也在考慮,不如就將他們發回原籍,朕再封給他們一個虛名,並且恩准他們在還鄉後,可以給屬地衙門提一提建議,用作屬官施政的參考。” 

 “陛下英明,此一來他們定沒有話說了,二來也可將這部分人分散開,以免他們聚集起來反對朝廷的新官制改革。”王溥現在最怕的就是有人阻擋新官制的落地,他如今就是既得利益者,擔著內閣首輔正二品的頭銜。 

 不久,一大批頂著大中小“太平鄉紳”稱號的去職官員,在返鄉後,時不時就上屬地衙門提建議。奈何如果不是實際有用、落地有效的想法,就像往平靜的湖面丟下一塊石子後泛起的漣漪一般,悄無聲息地消失在了人前人後。 

 新官制落地後,除卻解決了冗官這一大難題外,還將實職與實差固定了下來。原先,一個官員擁有實職,不一定有實差。有實差,又不一定有實職。 

 大周建立以來,太祖郭威與世宗柴榮忙於四處征戰,根本無暇分身梳理官制,從而造成開國以來一直存在職差不一的局面,以致吏治混亂、政令不通。 

 官制精簡過後,大週上下政令暢通,柴宗訓還根據諸臣的職級大小,相應地提高了俸祿。他還明令大周官員,如家中有經商情況,需要向所在職司進行報備。否則新官制完全落地之後,對於沒有報備的官員,監察院發現一起,便查處一起。 

 為了鞏固新官制的成果,柴宗訓還決定改革學制,提倡經世之學,不侷限於儒家一家,不過這項決策受到了不少朝臣的反對。 

 “陛下,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乃是入仕的唯一途徑,天下學子莫不將儒學經典奉若圭臬。今日,大周若妄動儒學地位,臣恐怕會傷及天下學子之心。”出言阻止的是原端明殿學士劉熙古,他因新官制之故,即將還鄉。劉熙古見終於能在走之前,抓到了柴宗訓的“小辮子”,還不趁機一頓炮轟。